这一魔幻的“大开眼界版”《魔笛》,运用了默片的样式——把德语对白投影在屏幕上的方法,让演员只需专注高歌与表演。当对白出现时,就辅以击弦古钢琴的伴奏。现代钢琴成为如今样貌之前,历经了拨弦古钢琴(又名“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两个阶段。击弦古钢琴因结构相对简单,音量小而纤细,有“复古感”,其气质与这一版《魔笛》接近。因而,创制《魔笛》的德国柏林歌剧院和英国1927剧团,要求大剧院能在国内找到一台这样的古钢琴,免于从欧洲运过来一辆的舟车劳顿与成本。
钢琴本就诞生于西方,欧洲又有大量类型多样的音乐会,所以击弦古钢琴并不少见。但是国内几乎没有。大剧院工作人员透露,仅有北京、宜昌各有一架。但是这两架都不宜运输,怕是一运就散架。而且,其中一架的音色和形状不符合外方要求。他们打听到音乐厅曾经从日本借用过一架,便“顺藤摸瓜”,再次找到日方。由于这架古钢琴既珍贵又昂贵,日方还特地派了两位工作人员“陪护”它来到上海。它还对环境有要求,必须恒温恒湿,因此大剧院哪怕晚上没人,还要为它打开空调……两位专业工作人员也会一直“呵护”它直到演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