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这件事情说到第五遍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这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增长”。
2015年夏季达沃斯今天上午在大连举行开幕式。最重要的、或者是大家最想听到的是,中国总理会怎么样来解读“增长”。
很显然,参加会议的1700位嘉宾,心里并不是都很有底。因为一件事情第五次被提到的时候,特别是在正式的场合、作为主题、前后跨越了8个年头的时候,那确实应该听听最权威的说法。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作为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声音举足轻重。
在开幕式的欢迎致辞中,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说,“非常欢迎并感谢李总理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莅临我们的年会。当然,我们都急切地期待着您的特别致辞。”
在今天上午的致辞中,李克强总理用坚定的语气说:“我想告诉大家,现在中国经济的走势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
增长曾经不是一个话题,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长被当做是理所当然的。2007年9月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的时候,众所周知,那个时候世界经济正趋向于一个亢奋与泡沫泛滥的顶峰时期。以美国“两房”贷款为标的的“金融创新”,让雷曼、高盛、贝尔斯登们忘乎所以,由此带来的亢奋让增长似乎唾手可得,所以会议沿用当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变化中的力量平衡”。增长被当作是必然,考虑的是如何在增长中保持平衡。就在会议召开前后,WTI油价突破了每桶80美元,创了当时的历史纪录。当然,跟此后一年里狂飙至147美元的价格比,那只能说是亢奋的序幕。
2008年9月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的时候,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形态毕见。论坛主题很快就定为“下一轮增长浪潮”。此后几年,主题连续跟增长有关。2009年“重振增长”,2010年“推动可持续增长”,2011年“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此后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渐渐平息。2012年开始的三届主题分别为“塑造未来经济”、“创新,势在必行”、“推动创新,创造价值”。
很显然,准备今年的夏季达沃斯时,心中忐忑的各路大佬,到中国来听听最权威的想法,在中国如何“描绘增长新蓝图”,就是一个应有之义。虽然增长已经是第五次被提到,但是这一次不同。前四次是尽快增长,这一次是增长的布局。全球经济如何在技术变革和经济波动大背景下创新发展,描绘出新的增长蓝图。
中国总理总是能给世界足够的信心和希望,并且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路径和蓝图。在昨天傍晚接受全球顶级企业家与媒体的访谈中,李克强总理以他的冷静、坚定与缜密,让各路大佬喜上眉头。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这是因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前列。他表示,“我曾经说过,只要有比较充分的就业、与GDP同步增长的居民收入和不断改善的环境,这样的发展速度是能够接受的。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在700万以上,这反过来证明了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表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是我们在致力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说,通过“双创”,去年以来,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以上,而且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发生着向好的变化,比如说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服务业比重接近50%,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10%。这些新的变化是我们努力推动并乐于看到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很快就成了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强大引擎。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动力充沛,成为许多人实现梦想的指南。
在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施瓦布说,这次会议又再次坚定了我们的信心,那就是中国将续写其成功,这不光是为了造福广大的中国人民,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来打造一个更加繁荣与和平的世界。
经济是经济,经济当然也是政治。健康发展的经济,不仅能带来民生的改善,带来社会的进步,也带来梦想的实现。
虽然达沃斯坐落在瑞士雪山之麓,但是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达沃斯很快就感受到未来的分量。1979年,中国首次收到来自达沃斯的邀请,从此中国同论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多次应邀派团参加论坛年会。
1991年11月,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专程来华邀请中国总理出席1992年的达沃斯论坛年会。1992年1月30日,正在瑞士访问的李鹏总理首次参加论坛年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访问,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施瓦布认为,世界经济论坛需要从中国快速发展的脉搏中获得动力。2005年,他提出“中国夏季达沃斯”的设想。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这是论坛在瑞士境外设立的首家代表机构。夏季达沃斯论坛自2007年起在中国举办,形成了大连和天津两座城市轮流举办的“双城特色”。之所以命名为“新领军者年会”,目的是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一个可以共同规划未来发展远景,并同世界1000强公司、各国和地区政府之间展开对话的互动合作平台,也为论坛注入了显著的“中国元素”。达沃斯见证了中国从倾听世界到同时被世界倾听的历史进程
山有山的宁静,比如瑞士达沃斯;海有海的激情,比如中国的大连和天津。冬夏达沃斯论坛的特征,恰应了它们城市的风格,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动静之间,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