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紧张是保持健康的维他命,多了有害,但又必不可少。我们常常发现,一些退休老年人,一旦离开工作岗位,生活突然变得松散后,常常比退休前易患病,身体素质也每况愈下,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接踵而来。人们往往归结到衰老或环境不适应等原因,殊不知,退休后陡然间脱离忙碌的职场,过于闲散松弛的生活才是罪魁祸首。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压力,没有进取精神,松松垮垮,无所事事,容易滋生空虚、寂寞、孤独、忧愁等负性情绪,导致心理疾病。同时,过度的松弛也会让人整天提不起精神,抑制机体的活力,新陈代谢迟滞,免疫力低下,引发疾病。
适度的紧张是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维持旺盛生命力的一种力量,不但能保持大脑的正常功能,促进大脑的活动,使人思维敏捷,减缓衰老,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医学研究已经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把神经系统和器官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物学上的“沙丁鱼效应”也佐证了这一点。正如长途运输的沙丁鱼需要鲶鱼的搅动才能保证鲜活地抵达目的地。因为鲶鱼的存在,使沙丁鱼处于紧张状态,为了生存不停游动,反而激发了旺盛的生命力。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是适度紧张呢?总体说来,积极的生活态度,饱满的情绪,生活作息时间规律、睡眠充足、忙而有序、动静结合、老有所为,这样理想的状态就属于适度紧张。所以,退休后的老年人不应让生活的节奏过于松弛懈怠,只有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金海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