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城管执法局长白新村街道中队的中队长 王黎军
执法坚持“三个先”
王黎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到哪里。为了让其他队员能休息好,他常自己驾车,巡视辖区内的每个角落,每天比其他人多工作2个小时以上。
王黎军注重队员的日常学习,通过开展交流会、恳谈会,增强队员们的集体荣誉感。他要求执法人员树立“以心以德感动人、以理以情说服人、以法以规教育人、以事实以依据处罚人”的工作理念;先服务,后整治,赢得了违法当事人的理解;先打击无证设摊,后治理商户跨门,尊重业主的切身利益;先清理严禁、严控区域,后整治控制区域,迎合百姓意愿;先难后易,逐步推进,加大了工作力度。
执法中,王黎军坚持“三个在先”,即宣传在先,教育在先,告之在先。为改善辖区内的市容环境,他主动找到沿街各商户业主,宣传城管法规,虽然遭到一些业主的冷言冷语,他仍然不厌其烦。
奉贤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奉浦中队副中队长 包文中
迎难而上不怕苦
2013年包文中同志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城管奉浦中队副中队长的职位,面对新的角色,他每天深入一线,摸底调查,了解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然而当时,他的父亲不幸查出癌症,80后的他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每天单位、医院“两点一线”,没有怨言。2014年是奉贤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关键之年,他曾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每天很早来到中队调配人员,做好工作安排,在他的感染下,他所带的队伍形成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
包文中所管辖的奉浦社区正面临新一轮建设高峰,面对新情况,他积极协助中队长探索联勤联动机制,组织开展渣土车辆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整治等,带领队员攻坚克难,处置了一个又一个的违章。在面对当事人的威胁时,他带领队员非但没任何退缩,反而激发斗志,规范案件办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宝山区城管执法局友谊路街道中队中队长 曹军
排查违法易发点
曹军所在中队所辖的友谊地区是宝山市容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条道路,都留下了他带领队员们严格执法的足迹。
2014年亚信峰会在上海召开,城管工作面临任务紧、压力大、人员少的困难。曹军放弃休息,主动在岗加班加点,亲自带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在枯燥而又重复的工作中,他坚持目标不动摇、坚持标准不降低、坚持力度不放松,对责任道路一项一项排查、一项一项落实,带领班组成员齐心协力打好了综合整治的攻坚战。每一次重大任务前,他总是提前摸清违法行为易发点位,确定整治重点,制定整治计划,召开整治工作会议,明确相关职责,协调联合友谊路街道综合执法队、工商、食药监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大规模违法行为易发点开展综合整治,确保了市容的整洁、道路的畅通、秩序的良好。曹军在数次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身边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松江区泗泾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队长 胡伟
“拆违硬汉”有智慧
胡伟是服务为先的真情队长,也是刚柔并济的“拆违硬汉”。“城管执法不光要敢碰硬,更要会动脑、会用情。”胡伟总是这样对身边的同事说。世博会召开期间,迎来了大批游客,这些游客在小商小贩的眼中成了“商机”,夜排档油烟熏燎,污水横流,地面肮脏不堪。胡伟和队员们多次劝说教育,但利益当前,这些摊主哪会这么轻易就走。一次,正好有客人来就餐,他急中生智,在劝说摊主的同时,告诫食客们夜排档的卫生危害,并给他们介绍上海本地的特色美食,指引他们去正规的餐饮店品尝美食,经过驻守和劝说,摊主们见生意越来越少,最终自行撤离了摊位。
2013年担任泗泾城管中队队长后,胡伟更是重拳出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各类违法建筑坚持“露头就打”。尽管在拆违过程中,多次发生暴力抗法及各种阻碍执法行为,但每次他都带领队员冷静、沉着地处理好各类突发情况,化解对立矛盾。最终共计拆除违法建筑18982.45平方米,啃下“硬骨头”。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周浦中队的中队长 瞿维
管理模式差别化
周浦镇的城市管理标准很高,从街面治理到清理早夜市,整治马路市场,拆除违章建筑等,都是一场场硬仗。由于这些工作涉及的都是居民的切身利益,执法难、取缔难,执法队员有所顾虑。每次做动员、去拆除、去扣罚,瞿维总是第一个上阵,面对社会闲杂人员的恐吓,他毫不畏惧退缩,依然坚持标准。在审理案件方面,他更亲历亲为,严格把关,对中队每一起一般案件都仔细审阅,一一过目。
担任中队长以来,瞿维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建立了不少新模式。一是以应急指挥中心为平台,建立执法联动的市容共管模式。二是以村(居)民公约为抓手,建立村居自我管理的拆违工作模式。三是以夜排档疏导点管理为载体,深入拓展差别化管理模式。
金山区城管执法局石化街道中队中队长 吴忠伟
同事口中的“伯乐”
吴忠伟被称为城管队伍里的“消防员”,哪里有执法重任就被派到哪里。他又被尊称为独具慧眼的“伯乐”,经他手下培养出的业务骨干数不胜数。
吴忠伟从不言苦累,用他自己的话说:“抱怨一小时,不如实干一分钟”。为了充分掌握一线最实际的工作情况,他经常去执法重点、难点区域检查。烈日当空,他到一线慰问广大队员,叮嘱大家注意休息,对自己却是“双重标准”,经常起早贪黑。
2015年城管局从绿化市容局独立,各中队下沉至街镇,吴忠伟把这一制度变革视为城管队伍发展的重大契机,无数次主持会议讨论改革细节,加班加点撰写工作计划。中队大院的门卫已记不清楚,吴忠伟办公室的灯有多少次是亮到深夜。
作为城管中队长,难免有人上门巴结。吴忠伟刚调来石化中队时,有人登门“拜访”,吴忠伟当面予以严厉呵斥,维护执法者尊严的同时,给广大队员树立了榜样。
嘉定区城管执法局嘉定镇中队中队长 陈良
提高违建发现率
工作中,陈良善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办事程序,推行城管队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坚持客观公正、使考核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队员的工作动力和活力。在他的带领下,中队先后荣获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大联勤先进集体、“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先进单位等荣誉,并连续七次被评为嘉定区文明单位。
陈良把不断提高城管执法队员的法治意识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并通过加强法制培训、完善执法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扎实城管执法队员的法律功底,取得显著成效。
从事城管管理工作二十多年,陈良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了全面推进拆违控违工作,他完善了“社区—巡防—拆违办”的三级巡防模式,拓宽案件来源和渠道,提高了违建的发现率和及时处置率。
上海市民用机场地区综合监察支队一大队的大队长 何建
创先争优“排头兵”
何建是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积极打造团结奋进、创先争优的“排头兵”,组建敢于碰硬、攻坚克难的“突击队”,建成清风正气、有口皆碑的“明星群”。
何建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他还注重不断地自我充电,自学了大量的与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结合机场运行管理及行政执法的特点,及时制订、修改、补充了诸如“执法纪律”、“值班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熟四会”、“三先三后”、“五个统一”等有关规章制度。
2013年盛夏,在集中整治浦东国际机场P7出租车蓄车场的“老大难”问题时,何建率领班组队员一边顶着40℃以上高温,一边总结流动摊贩的特点,灵活制定了“碰硬不硬碰”的治理原则。通过反复教育,令比较配合执法的摊贩自行撤出,同时通过加强执法力度,配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等行政手段,令无证商贩在得到教训后再不敢肆意妄为。经过6个月连续奋战,P7的整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徐汇区城管政执法局徐家汇中队的中队长 万志巍
了解民情办实事
这些年来,万志巍坚持执法带队在第一线。执法中,他是一位能够坚持原则,敢于执法,敢于啃硬骨头的汉子。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万志巍能够做到有礼有节,沉着应对。
万志巍在业务管理上能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他秉持科学管理的理念,坚持“苦干加巧干”的思路,在中队工作的各个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合作双赢,为整治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合理布局,及时调整勤务配备。三是深入社区,了解情况为民办实事。
作为新上岗的中队长,万志巍刚到任时做的最多的就是深入工作第一线,与同志们交心,了解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做到心中有数。面对复杂问题,万志巍认为破解难题的首要因素是“人”的作用,关键在于要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作风顽强、业务过硬的团队 。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半淞园路街道中队的队长 徐成
长效管理重过程
徐成去汶川当过志愿者、备战过世博会、干过动拆迁,获得过许多荣誉,得到过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徐成坚信,只有带好队伍,才能做出成绩。特别是担任中队长以来,面对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面对干部队员信心不足、体力下降、拼劲不够的现状,他积极探索、勇于求变,努力建好一支队伍、激励一批队员,积极培育良好氛围、提升战斗力。
徐成所在街道中队的管辖区域,既有中心城区的旧里、老城厢,又毗邻世博园区,情况较为复杂、问题层出不穷、治法矛盾突出。徐成在工作中坚持强化法制思维,突出执法整治事先预案,逐步形成 “四必谈”工作模式,即大型整治开始前,与街道必须谈,与大队法制部门必谈,与相关参与整治单位必谈,与执法对象必谈。
同时,对于整治后的长效管理,徐成认为执法整治既要“注重时效”,更要“注重过程”、“勇于断后”。例如厅西路整治过后,中队与街道协商,及时跟进,对摊位重新规划定位,使设摊控制点在规划线内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