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国发起美加入后主导
目标是贸易高度自由化
问:TPP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提出的?具体是什么内容?
答: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英文表述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最早由新西兰与智利、新加坡和文莱四国在2005年6月发起,新西兰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不过这个协定的谈判开始并未引起世界的关注,因为参加国的经济对亚太乃至全球的影响很小。2008年2月美国宣布参加TPP谈判,TPP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美国参加的背景与2006年美国在APEC推动亚太自贸区(AFTAP)受挫有关,美国认为在拥有21个成员的APEC推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难度大,不如先从次区域开始。随着美国的加入并主导,TPP的影响力增加,在美国的游说下澳大利亚、秘鲁、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相继加入,12个国家参加谈判的格局形成。
在美国的推动下,TPP将目标设定在所谓高标准的自由化上,并且标榜要制定“21世纪的贸易投资规则”。其核心就是不仅要进一步缩减货物贸易的各种壁垒,而且还要将服务贸易、投资规则纳入自由化的范畴,不仅要削减传统的关税和配额,还要将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各种国内规则纳入统一的国际规范中,不仅对成员国的企业竞争行为进行规范,而且要对成员国政府在监管企业过程中的行为和标准进行国际规范,比如动植物检疫检验(SPS)、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的规则加以国际规范。
2
12国因国情达成一致难
美做灵活调整力推成功
问:谈判为何持续了多年?争议焦点在哪里?协议为何现在达成了?
答:美国加入TPP以后即开始主导谈判,从那时算起已经有7个年头。
但是谈判的过程并不非常顺利,这12个国家经济规模差异巨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各异,对于全面经济自由化规则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一些国家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原因,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和领域无法按照美国的设想接受美国提出的所谓“高标准”的规则。比如日本的农业,尤其是大米市场的开放,受制于日本农业人口在议会选举中的举足轻重地位,日本政府无法接受美国的自由化要求。在一些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一些成员国也对于美国过度的专利保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异议。在劳工标准问题上,一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无法按照美国的标准来行事。在进一步削减一些敏感商品进口关税的问题上,一些成员国的要求与其他成员国能接受的底线也有差距,比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要求乳制品零关税,但是很多其他成员都有农业保护措施;在农业,尤其是大米市场的开放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贸易自由化上,日本国内反对的压力巨大,迟迟难以达成妥协;纺织品100%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原产地规则令越南无法享受TPP纺织品自由化的好处。这些都成为TPP谈判争论的焦点,在以前的十几轮谈判中无法达成妥协。
那么为什么现在终于达成了协议?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首先,美国政府的极力推动。奥巴马政府已经将TPP当成其政府最后一项政绩工程来全力推进,奥巴马多次游说国会,要国会授予TPA快速通道,最终在2015年6月获得国会的通过。所谓“贸易促进授权”(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缩写TPA)是美国国会授予总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旨在更快地达成协议,故称为快速通道。在授权中,国会将要达成的贸易谈判目标确立后,给予总统按照达到该目标进行谈判的权力,总统只要将谈判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告知国会,协议谈成后,国会只就协议进行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总体表决,不再进行冗长逐条审议、提出修改意见程序。这样一来,与美国谈判的其他国家就可以放心地与美国谈判,而不必担心经过妥协达成的协议内容还会被美国国会逐条审议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TPA的通过为奥马巴政府与其他成员的谈判扫清了障碍。
其次美国政府在获得TPA授权后,也开始做出一些灵活调整的姿态,对成员国因国内政治因素不能做出的让步采取了相对灵活的妥协态度,以期迅速达成协议。
最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前景相对看好,而其他主要的谈判成员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前景相对暗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这些国家对美国经济和市场的依赖程度,使他们更加愿意达成妥协以确保获得美国的市场。
3
协议从确定文本到批准
过程最短或需一年时间
问:协议从达成到真正实施,大概需要多久?各国议会批准的前景如何?
答:TPP目前还只是12个国家谈判代表达成了协议,协议的文本还需要进一步拟定。由于内容较多,共有30章,300多页,估计要一个月以后才能正式对外公布。非英语国家还需要将文本翻译成本国文字,然后再提交各国立法机构审议通过。这个过程最短也需要一年时间。
多数TPP成员国政府在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支持,有些国家政府则直接控制着立法机构,协议获得最终通过的前景应该是明朗的。但是,也不能说就是板上钉钉那么牢靠。
这其中美国奥巴马政府能否获得国会全力支持存在疑问较大。奥巴马政府虽然属于民主党,但是民主党大多数议员并不支持TPP。希拉里以及其他民主党人反对TPP主要是因为民主党的支持者蓝领工人和工会通常反对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导致美国的工作职位被转移到了海外,使他们的福利受损。所以奥巴马政府对于贸易争端案件的裁决也通常比共和党更加保守,支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希拉里原来在国务卿任上支持TPP,但是现在以TPP没有将反汇率操纵条款纳入而表示反对,其实主要是为了总统竞选考虑,不愿意得罪民主党的基本选民。共和党虽然支持自由贸易,并利用其在国会的多数党地位通过了TPA,但是不少共和党议员对TPP谈判的结果表示失望,认为协议没有更多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能否最终在国会获得通过也还是未知数。
如果一切顺利,12个成员国走完国内批准程序可能要到2016年下半年。真正生效实施,可能会在2017年。即便到了2017年真正生效,TPP达成的所有协议也不是能一下子全部付诸实施的,很多新的行业和领域的开放是逐步推进的。
4
对中国经济有不利影响
多项举措将可有效化解
问:这项协议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TPP对中国而言是“狼”吗?中国有无应对良策?
答:TPP达成协议后,国内学者纷纷表示看法,有不少人认为是“狼来了”,中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是重大的负面冲击,经济将因此严重受损。笔者对此不敢苟同,TPP并非所谓的“狼”,当然也不是“羊”,而是一个复杂的新规则体系,对中国经济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并不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糟糕。
从不利的影响看,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TPP达成的成员国之间削减关税和其他技术性壁垒的协定会产生一些贸易转移效应,使得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受到不利的影响。这部分效应到底有多大?很多学者试图用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但是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很难精确判断。总体看,TPP贸易集团存在排他效应,对中国有负面有冲击。第二是TPP在很多贸易相关问题上做出了新的规制,比如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政策、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劳工、环境等都缔结了国际性的规范,这些规范的实施将会对亚太地区没有加入TPP的国家产生要么接受这些规则,要么待在该协定之外的压力。而中国目前要接受所有这些新的规则,条件尚不成熟,需要一个学习、评估、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这本身就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冲击,新领域的开放也将使国内企业面临外部竞争的压力。
不过从推动国内很多领域改革开放这个角度看,作用应该是积极的。中国加入WTO后实践已经证明扩大开放对中国而言总体利大于弊。其实中国政府早就开始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布局,其中就包括如何应对TPP。上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就是中央为了应对所谓“21世纪贸易投资规则”做出的战略抉择,主要目的就是试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措施,做好实施这些新规则的准备。“一带一路”战略虽然是集国际政治安全、外交、经济发展等于一体的宏大战略,但是从经济层面而言,核心内容就是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构建更紧密的贸易投资伙伴关系,也是应对TPP可能的贸易转移的不利影响。另外,在区域贸易投资合作上,中国也正在推进更多的有中国参加的次区域和双边的FTA,中国与14个经济体签署了双边的FTA,其中12个都是亚太地区的成员,中国还与东盟达成了FTA,倡议中日韩、10+3FTA,还参加了RCEP(10+6)谈判。2014年在北京APEC峰会上,中国还主动倡议开始亚太自贸区(FTAAP)的谈判,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带来经济促进效应。所有这些,也都将有效地化解TPP可能对中国产生的排他性不利影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
WTO面临更大改革压力
不会被区域协议所取代
问:TPP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会产生哪些影响?TPP和WTO的关系如何?TPP会否代替WTO?
答:TPP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首先,TPP作为一个新的贸易集团在世界经济中将会发生重要的作用,如果其内部的贸易创造效应比较强,而贸易转移效应比较弱,则12个TPP成员之间的贸易将增加,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区域的贸易不会减少,那么对世界经济发展可能是有利的,反之则是不利的。其次,作为美国制定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的一个重要环节,达成协议而且能够实施TPP的新规则,将激励美国在更大范围推广TPP的规则,未来高标准贸易投资自由化将成为一种趋势。最后,如果美国再与欧盟达成TTIP,则美国与欧盟可能会在WTO框架内推动新规则的制定,把他们的区域贸易投资协定变成全球的投资贸易规则,WTO就会面临着更大的改革压力。
从TPP与WTO的关系看,前者是一个区域性的贸易投资安排,自由化程度要高于WTO,但是作为WTO成员国,在参加区域贸易投资协定时不能够违背WTO的规则和义务。从理论上讲,WTO允许成员国在高于WTO自由化水平之上(WTO+)缔结双边或者区域性贸易投资协定,因此区域贸易协定只要是高于WTO的自由化水平,而且是普遍提高,不是有选择地降低贸易壁垒,就是符合WTO原则的。但是从现实看,各类区域或者双边贸易投资协定都存在一定的排他性,都存在违背WTO非歧视性原则的地方。美欧等发达国家自WTO成立以来就试图在WTO框架内通过多哈回合谈判来制定更高标准的自由化规则。但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反对,认为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履行上一次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协议,发达国家应该首先进一步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发展中国家还以缺乏能力为由反对在服务业、农业等新领域实施相同的开放措施,也无法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劳工、环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制,因此多哈回合的谈判一直搁置至今。欧美等发达国家于是就在WTO框架下启动了若干个所谓“诸边”的专题谈判(即愿意参加者在互惠的基础上谈判),使WTO统一的多边自由贸易原则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TPP谈判成功,将会进一步刺激这些诸边的谈判。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WTO不会被TPP这一类区域的贸易投资协定所取代,也不会被诸边的贸易协定所取代。因为绝大多数TPP成员以及其他区域贸易协定都表示还需要WTO,诸边的谈判成果也无法涵盖WTO的多所自由贸易框架确定的基本规则。世界仍然需要WTO,我们需要继续维护WTO的多边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