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谈医疗类app
省力省心,值得推进
采访中有不少年轻人表示已听说过“滴滴医生”,还表示自己愿意为自己的父母尝试使用滴滴医生。“费用不是关键,最重要的还是方便。”一位陪母亲在瑞金医院看病的男士说道,“大医院排队太苦,上门服务可以让老人省点心,也能体验更周到的服务。”这位男士还表示,在发达国家,家庭医生以及医生上门服务很普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医疗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老年人谈互联网医疗
服务还需完善
但另一方面,一些中老年人则表示“滴滴医生”等互联网医疗app还有不完善之处。“我们老年人不太会用这种软件。”一位在广播中听说了“滴滴健康”的老阿姨表示,“好像说医生只是上门来看病,不能开处方,也不能诊疗,这和社区医生好像没什么区别?”也有老人指出,“现在还是免费阶段,等以后收费了价格应该不会太便宜。”这些老人表示,价格本身贵一点也没有关系,但是性价比要高,“如果就是上门来看个病,不开药也不随访,那其实和去看医院的特需门诊或者看vip门诊,区别也不大。”这位老人也给出了他的建议:“如果像这种软件叫上门的专家,能够开个单子,能让我们快速地转院到大型医院,或者能随时到医院里去随访,那这种上门医生就很有意义了。”
“叫医生上门”
倒逼医疗体系改革
此前,网上有声音质疑“滴滴医生”有浪费医疗资源的可能。如微博网友@骏骏5175指出:看个病也就20分钟,另外有1小时是堵在路上的。这样看病效率能高吗?有市民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互联网概念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市民也表示,“软件还在测试,肯定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但它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软件可以倒逼医疗体系改革,这个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
新民网 卞英豪 蔡黄浩 胥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