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面前的亚彬是个瘦削、清秀的女子,是《乡村爱情》里的王小蒙,是《推拿》里的金嫣。不熟悉她的人很难想象,她有一个“疯耗子”的外号。从小练舞蹈的孩子是很苦的,在北京舞蹈学院的时候,王亚彬天天去练功房,手上磨出老茧,脚被木地板上的木刺扎了无数回。一场《扇舞丹青》让她在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崭露头角,这和她平时练习的“疯劲儿”分不开。
这次带来艺术节的舞剧《青衣》,是“亚彬舞蹈工作室”的第六季作品,2015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创作项目,由王亚彬一人出任导演、编舞及主演,该舞剧根据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
青衣,早已成为一种最中国的古典想象。在戏曲里,她沉淀了太多的人物情绪、命运踪迹,执着、不甘,如怨如诉。毕飞宇的《青衣》,很有声气、质地,青衣筱燕秋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命运遭际,很典型。这样的题材,不论小说还是舞蹈,都需要一种气质的吸引和偶遇。正是这样的气质,吸引了在舞蹈比赛中获奖无数的亚彬。“创作舞剧《青衣》是我多年夙愿,不仅因为原著写得好,更是因为在这部小说中,我看到了青衣‘筱燕秋’这个角色。”
“筱燕秋”将她的生命寄托在“青衣”身上,亚彬则将生命寄托在舞蹈作品上。寂寞嫦娥舒广袖,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幽远深长的、浸润大众情绪的历史想象:在历史和时代的洪流及其呈现的险恶诡谲中,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青衣。这些化作舞蹈语言,特别是由王亚彬来演,与她的古典气质和苦心追求,竟有着天然的契合。
王亚彬说,事物一旦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其实也决定它们的最终结果。舞剧中,每个处在矛盾中的个人将进行自我解读,解读、阐述和表现正是舞蹈艺术创作的魅力所在,也是舞蹈艺术作品感染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