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王国》是一部由美国“迪士尼自然”出品的纪录片,描写猴子的故事。我保证,这绝对是一部有趣、可看性强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比一部由真人扮演的电影,还要引人入胜。
电影开场的画面就把我们迷倒,斯里兰卡美丽的大自然,神秘与传奇之地,一座石峰俯瞰着广袤的热带丛林,丛林中有一座弃城,曾经的王国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王朝——猴子王国,大大小小的猴儿们,在这里生活,一场又一场的悲喜剧,将在这里上演。
我喜欢导演用镜头,深入猴子的隐秘世界,不仅是猴子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森林、溪流、岩石……而且是猴子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神态、动作、情绪……德国灵长类动物学家、本片顾问沃尔夫冈,1968年到这里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学生,他当时打算待个一年半载,完成博士学位研究后就回家,不料,因为醉心于这些猕猴,一待就待了45年,直到现在。他说:“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非常精彩而真实地刻画了这些猴子的行为举止。”在树上攀援、跳跃;瞪眼、龇牙,时不时玩个小把戏……每当我看到猴子的“发型”就忍俊不禁,尤其是前额还留着搞笑的“小刘海”;皮肤皱巴巴、长着两只超级大耳朵、像小精灵的小猴子,当然也非常可爱;电影里还有个40多岁的猴爷爷,一天要在树上瞌睡多次,遇到敌人却会奋勇当先,老当益壮。导演马克·林菲尔德说:“这些猴子会恶作剧、有好奇心、有个性,是丛林里的智慧之王。”
《猴子王国》具有完整的叙事结构,加上幽默、风趣的旁白,常常让我们误以为在看一部历险片。电影的“女”主角玛雅,出生在社会底层,被族群瞧不起,偶遇外乡来的匈牙利猴库玛,产生爱情。库玛不见容于族群,被赶走。不久,玛雅产下了库玛的儿子,为了抚养儿子长大,吃尽苦头。后来,库玛找来,一家团聚。不料,外族入侵,家园沦陷,玛雅和族群被迫流离失所。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在库玛和玛雅的率领下,族群杀回老家,赶走了侵略者。库玛当了首领,玛雅相夫教子。电影的旁白这样说:“这个故事就是讲述玛雅如何克服困难,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不惊异于编导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这在许多纪录片,像《非洲》,早有先例,我惊讶的是,整部片子,头尾贯穿,前后呼应,编得如此丰满,如此均衡,如此具有戏剧性,由此可见编导的用心和用力。
电影里的几个场景至今仍浮现在我的眼前。猴子的社会等级竟是如此森严,对于栖息树枝的选择,上层社会的猴子可以在高高的树枝上享受晨曦的温暖,底层社会的猴子只能蜷缩在阴冷的树底下瑟瑟发抖;上层社会的猴子可以进食无花果树树顶的果子,那里的果子最成熟、最好吃,底层社会的猴子只能采摘树下面的果实,至于社会最底层的玛雅,只能捡拾掉落在地上的残羹冷炙了。电影里还有一个场景:每年雨季,暴雨过后,一年中就这么几个小时,森林中成千上万的白蚁,在天空飞舞,寻找栖息之地,这对猕猴来说,不啻天外掉下美食。画面里,白蚁在光影下翩翩起舞,猴子灵活地扑腾挪移,捕食佳肴。这是本片最壮观的盛景。谁还知道猕猴是游泳高手呢?电影里玛雅带着一群底层社会的猴子去觅食,在莲花池,跃入水中采摘莲蓬。水中鲜艳的植物、往返穿梭的游鱼、矫健舒展的猴子,构成了多么美丽的图画!
《猴子王国》拍了三年,非常辛苦,其中拍摄豹子捕食猴子,摄影师等了17个星期。为什么拍摄这部电影呢?沃尔夫冈说:“我希望人们能够明白,除了人类之外,这个世界还有其他更多的生命,他们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亲人,跟我们一样是灵长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