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诊的老人的年龄层来看,其中60岁左右老人护齿积极性最高,义诊人数占近六成。口腔专家现场解决了患者最常见的牙结石、缺牙等问题,解答了老人生活中关于牙周炎、龋齿方面的疑问,及时纠正了很多老人“缺颗牙不要紧,照样吃”“等牙齿掉光了再镶牙”“缺牙不算病”等陈旧的护齿观念。
老人对待口腔健康现两个极端
■科学的牙齿保健:部分50-60岁老年人注重平常口腔健康,如每天对牙齿的清洁,早晨叩齿,每半年或者一年洗一次牙,定期去医院检查牙齿。口腔整体卫生状况良好,少数缺牙,也会第一时间去医院补牙,精神面貌佳,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陈旧的牙齿保健:绝大多数老人非得等牙齿痛得厉害了才去医院,抽烟、喝酒,口腔卫生状况非常糟糕,牙齿落得没剩下几个。平时对自己嘴里已有的牙病或病灶牙,如残冠、残根,以为还能凑合使用,殊不知,这些残冠、残根的废边、锐尖,长期刺激、损伤舌缘或唇颊粘膜,极有可能导致口腔其他病变。
三大误区致老人牙齿过早脱落
■缺牙不补 以小失大:不少人缺失了单颗牙后并不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牙齿残缺仅留残根,满口只剩下几颗牙。其实,单颗缺牙,会造成相邻牙齿的倾斜,以及与其咬合的牙齿的伸长等产生缝隙,加速剩余好牙的脱落。
■留得门牙在 不怕磨牙坏:很多老人更加偏爱门牙,因为是“门面”,有残缺会立马去医院进行修复,但磨牙掉了,却置之不理。殊不知,磨牙负责着主要的咀嚼功能,一旦出现问题,会降低咀嚼能力,造成余牙负荷过重,易引起余留牙松动,牙齿不能充分咀嚼食物,易引发营养不良并继发消化系统疾病。
■修复方式不“合口”:口腔专家义诊中发现,有近一半的老人假牙不“合口”。有的患者“跟风”选择修复方式,若义齿修复设计不合理,还可能对患者带来基牙损伤、黏膜溃疡、菌斑形成和牙石堆积等不良后果。因此,只有在经过专业医生检查过后,结合具体的口腔条件、身体健康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沟通,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义诊活动信息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12日至10月31日
致电报名:现场随机派送口腔健康手册及千元爱牙基金100份
义诊地址:南京西路758号
报名方式:
请尽快拨打报名热线021-66108888
义诊活动备案编号:静字备登字(2015)第0001号
庄龙飞
曾就职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
香港大学牙科医学院牙周&
种植医学博士
师承国际牙周及种植学大师
N.P.Lang教授
周仲豪
师承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种植科主任赖红昌教授
国际种植牙专科医师学会研究员
美国密歇根大学牙周-种植专科培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