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年多来,在这块改革的“沃土”之上,无论是在加快金融业的扩大开放、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还是政府部门不断升级监管模式等诸多领域,已经催生出许多制度创新的“良种”。
推动向“智造”转型升级
今年4月底,上海自贸区正式宣布扩区,进入“2.0时代”。
作为自贸试验区扩区后的五大片区之一,金桥已经初尝“自贸试验区2.0版”的“甜头”。记者了解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同比一季度,金桥开发区新设内资企业数量增长167%,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77%。
中国移动与德国电信最新组建的合资企业——中移德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底注册,两个月左右就完成了其他相关手续,下一步就是申请车联网的增值电信牌照。“我们在金桥成立合资公司,看中的正是上海自贸区在增值电信业务上的开放举措,以及金桥已经成熟的汽车产业链。”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车联网将把德国智能汽车的高科技引入平台,“未来的驾驶体验将变得更安全、有趣,开车不再是‘孤军奋战’,相当于有了个随时可以求助的‘小秘书’。”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金桥管理局副局长殷宏介绍,金桥片区正开展数字围网和电子围网监管模式的课题研究,力争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政策复制到自贸区内,实现贸易进一步便利化。同时,鼓励各产业间跨领域、跨平台的融合发展,实现新一轮“金桥制造”到“金桥智造”的转型升级。
市场准入进入“快车道”
近来,浦东市民中心注册大厅注册登记窗口前的一个“OK”标志引起不少市民注意。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O”代表“OK”,是指窗口干部对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新生事物不能轻易说“不能办”,而要想“怎么办”;“K”代表“QUICK”,指窗口工作人员要快速反应,力争高效满足市场主体创新创业需求。
早在自贸试验区伊始,其打出的“特色牌”就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今年8月,浦东新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浦东新区关于贯彻〈上海市企业住所登记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以及浦东市场监管局发布《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双十条”),进一步推动一系列市场准入便利化举措在浦东率先落地。
记者今天获悉,“双十条”新政实施两个月以来,浦东市场监管局先后启动“O&K”快速反应机制十余次,开辟快捷登记窗口,受理各类申请500多件,办结时限由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为“当场办结”或“当日办结”等,受到企业和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今年10月10日,上海迅壹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浦东市场监管局审核,落户自贸区通力律师事务所,成为内地首家以律师事务所作为住所注册的企业。由于“双十条”措施不再要求企业租赁办公场地,解决了新兴产业住所登记难题。
针对原来食品生产企业一企多证、一证一审、证书有效期短(3年)等行业关切的热点问题,通过改革,将企业原先分次现场核查合并为一次现场核查。对符合要求的,按企业主体颁发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书,证书上载明已获批准的所有食品类别,且有效期限延长为5年。今年10月15日,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成为上海首家按照“一企一证”模式延续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改革前该企业需60个工作日方能领证,现在10个工作日就取得了许可证。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