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的女性朋友,你幸福吗?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昨天发布的上海市女性幸福指数为3.54,其中“很幸福”的占18.7%、“比较幸福”的占67%、“一般”的占13.9%、“不太幸福”的占0.3%。共计85.7%的上海女性感到很幸福或比较幸福(得分0-1分表示很不幸福,1-2分表示不太幸福,2-3分表示一般,3-4分表示比较幸福,4-5分表示很幸福)。
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称,上海“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主要指标就是“提高上海女性的幸福指数”。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托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于2014年以女性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模型为测量工具,对上海女性的幸福水平进行研究。
幸福的基础
身心健康
课题组负责人、华东师大社会科学部教授余玉花介绍,上海女性幸福指数是综合身心健康、家庭关系、事业学业发展、物质条件、社会环境等5个客观维度和主观自我评价基础上测得的。
上海女性的身心健康幸福指数较高。上海女性身心健康指数3.59,高于上海女性幸福总指数的3.54。被调查者中,73.1%的女性认为幸福来源于个人身心健康,42.3%的女性选择精神充实愉快,而选择收入高生活富裕的女性仅12.5%。此外,65.9%女性期望子女身心健康,57.7%女性期望丈夫身心健康,而期望丈夫和子女事业有成、家庭富裕的不到10%。
上海女性善于自我排解压力。75.6%的受调查女性感到有压力,但91.1%的女性认为自己善于排解烦恼,95.2%的女性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乐观,91.7%的女性经常感到心情愉快,说明她们善于自我排解烦恼,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幸福的动力
家庭和谐
上海女性家庭关系幸福指数最高。“上海女性虽然最看重身心健康,但从幸福指数来看,家庭关系的幸福指数最高。”余玉花说,上海女性家庭关系幸福指数为3.98,接近“非常满意”的评价,在5个维度中幸福指数中也最高。
受访者对“我觉得自己对家庭可有可无”得分为4.31(逆向法),说明大多数上海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家庭主妇对自我家庭地位的认同度也非常高,得分为4.32;非家庭主妇为4.31。
婚姻状况对女性的家庭关系有重要影响。离婚女性家庭关系幸福指数低,为3.29,比未婚女性(4.06)、已婚女性(3.98)、丧偶女性(3.94)都低得多。余玉花说,这说明离婚降低了女性幸福感。不同婚龄女性的家庭关系幸福指数有差别。3年以下婚龄的女性家庭关系幸福指数(3.83)大大低于未婚(4.07)和20年以上婚龄的女性(4.05),以新婚女性家庭关系幸福指数为最低。余玉花解释,“传统观念一般认为‘七年之痒’的婚姻幸福感最弱,对上海女性来说,新婚更需磨合,直接影响女性幸福感。”
幸福的催化剂 事业学业发展
上海女性给人的印象是事业心比较强,但此次调查发现,事业发展并不是提升上海女性幸福的主要因素。上海女性事业学业发展指数为3.45,在五个维度中排序居中。
事业学业发展也不是提升女性幸福的主要因素。事业学业发展在上海女性幸福指数中的权重只有0.17,列五项维度权重的第三。余玉花说,对“您的幸福主要来源”的回应,选择身心健康、家庭美满、精神充实愉快、享受生活的比例都超过两位数,认为幸福来源于“事业学业有所成就”的仅占5.2%。对“现有工作满意的原因”,依次是工作环境好(16.9%)、家人支持和认可(14.7%)、工作轻松没压力(14.7%)、上司体恤同事好相处(10.8%),而与事业发展相关的如发展前景好等选项比例不高,只有个位数。这说明,上海女性认为工作、学业的成功不是幸福的主要来源。
幸福的支撑点 经济独立
调查显示,上海女性的物质条件幸福指数为3.21,低于幸福总指数3.54,在五个维度幸福指数中处于末位第二。经济独立是上海女性物质条件幸福感的主要来源。“认为自己能够经济独立”的得分最高,为3.53;认为自己能够经济独立的女性达81.7%,说明经济独立给予上海女性较高的幸福感受。但经济独立在不同职业与居住区域存在差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女性的经济独立性较高,分别是4.02、3.89和3.88;农民(2.85)和家庭主妇(2.91)经济独立性最低(学生除外);管理人员比农民高1.17,差距悬殊。
收入影响女性物质条件幸福指数。随着个人月收入的提高,幸福指数也随之上升:1860元以下为2.94;1861-5000元为3.19;5001-8000元为3.40;8001-11000元为3.60;11001元以上为3.95。家庭年收入方面:5万元以下为2.92;5.01-10万元为3.20;10.01-20万元为3.29;20.01-30万元为3.43;30万元以上为3.91。
幸福的助推力 社会环境
上海女性社会环境幸福指数为2.81,在五个维度指数中位列末位。
女性对社会支持期望度较高。在社会支持方面,期望提高女性社会福利待遇的达45.6%,其次是调节家庭矛盾的服务,为24.3%。女性最希望能够定期开展女性特殊健康检查(53.8%),其次是对女性“三期”(经期、孕期、哺乳期)提供特殊照顾(24.5%)。
受教育程度影响女性的幸福感受。初中及以下女性的社会环境幸福指数最高,为2.91;女硕士最低,为2.59。除博士外,学历越高的女性社会环境幸福指数越低。余玉花解释,这说明高学历女性对幸福的期望值更高,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也更大。
上海女性自我感觉蛮幸福
上海女性幸福感自评指数为3.62,高于幸福总指数。“心情愉快”(3.62)、“积极乐观”(3.75)、“得到尊重”(3.70)等高于“当前的生活能够满足各方面需求”(3.38),说明女性对精神需求的幸福感受大于物质需求。
相关链接
不同状态女性的幸福总指数比较
● 年龄与幸福指数呈同步增长 18-30岁和31-40岁:3.52;41-55岁:3.53;56-60岁:3.59;61岁及以上:3.56。
● 婚姻挫折影响女性幸福感受 未婚与已婚女性幸福指数大致相同,分别为3.56和3.55;丧偶女性的幸福指数下降至3.44;离异女性幸福指数最低,为3.18。
● 短期、不成熟婚姻影响女性幸福感 未婚和婚龄20年以上的女性幸福指数最高,均为3.56;婚龄3-7年的3.53;8-20年的3.52;3年以下婚龄的女性幸福指数最低,为3.43。
● 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影响女性幸福 除了学生以外,管理类职业人员幸福指数最高,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等职业幸福指数低。学生:3.71;管理人员:3.60;工人:3.57;专业技术人员:3.54;商业工作人员:3.53;普通办事人员和私营企业主:3.52;从事农林牧渔业者:3.50;自由职业者和家庭主妇等职业:3.47。
● 工作年限与幸福指数呈正相关 未工作的女性(学生为主)幸福指数最高;3年以下工龄的女性幸福指数最低:3年以下:3.47;3-6年:3.50;6-10年:3.49;11-20年:3.56;21-30年:3.54;31年及以上:3.58;从未工作:3.63。
● 收入与幸福指数具有同步性 个人收入对上海女性幸福指数无明显差异,家庭年收入与幸福指数弱正相关。5万元以下:3.45;5-10万元:3.53;10-20万元:3.56;20-30万元:3.59;30万元以上:3.80。
● 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幸福影响微弱 受教育程度对上海女性的幸福指数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博士指数最高。初中及以下:3.54;高中或中专:3.50;大学本科及大专:3.55;硕士:3.59;博士: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