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无人迎战
《笑傲江湖》总导演朱慧说,《笑傲江湖2》选拔时,节目组提前一个多月就来到上滑、人滑、青滑等剧团和上海一些艺术院校、民间脱口秀俱乐部中去寻找选手,虽做了很多工作,但一些知名滑稽演员由于担心语言障碍而不敢参赛,有些青年演员也担心说沪语会吃亏而缺乏登台勇气,心里有点“抖豁”。冯小刚曾在上一季《笑傲江湖》感慨这是北方人的舞台,而上海滑稽明星舒悦出战后,他欣喜地表示:“舒悦让我不再感觉到《笑傲江湖》是一个‘东北江湖’。”若说去年还有舒悦出战,今年滑稽演员则无人迎战。
尽管这次《笑傲江湖2》向上海演员广发英雄帖,但应者寥寥,只有严丰、陈溱一组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喜剧演员登台,使上海演员避免了主场作战、集体高挂免战牌的尴尬。但他俩在表演讽刺性小品《心声》时,由于语言要靠夹杂沪语来“甩响包袱”,观众虽笑成一片,但冯小刚、郭德纲、宋丹丹三位观察员根本听不懂。可见,语言障碍确实存在。对此,总导演朱慧说,她十分理解央视春晚,为何这10多年来一直想选拔海派小品上春晚,但至今还没有一次成功,尽管前去冲刺央视春晚的都是上海的著名滑稽演员,但他们到了北京,喜剧效果也大打折扣。但为何评委全是北方人呢?可见主办方的理念也存在轻视南方艺术的倾向。
北方演员居多
著名笑星、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说,《笑傲江湖》缺乏上海演员有两大原因,一是上海滑稽语言为主,动作为辅,但《笑傲江湖》中的小品都是动作为主,语言为辅;其次,南方演员去参加北方评委听不懂的语言比赛,对他们来说有点不公平。
实际上,除了上海外,受困于语言障碍的还有南方更多地区。有些在广东、重庆、成都、香港等地十分红火的笑星,他们来到《笑傲江湖》,照样缺乏自己在本地应有的表演魅力,甚至连个“包袱”都甩不响。据了解,目前在《笑傲江湖》中,北方演员占了七八成,其中东北籍演员占了40%,“二人转”演员更是多达16档。东方卫视今年早些时候另一档真人秀《欢乐喜剧人》同样如此,最红火的也是小沈阳、宋小宝、贾玲等北方笑星和辽宁民间艺术团、开心麻花等北方团队。由此形成了海派播出平台难见海派笑星的场面。
突破前景可期
有业内人士认为,央视和东方卫视都是全国性的传播平台,由于语言障碍,肯定不适合用方言对全国观众进行表演,这是造成目前荧屏上北方演员“一统天下”、海派演员难见踪影的主因。
当然,南方笑星包括上海笑星要有所突破也不是没有可能。仅以《笑傲江湖》为例,上届有10来档、本届有四五档台湾喜剧节目亮相,明显多于其他南方省份。这些台湾演员平日表演就以普通话为主,并在台北西门町一带形成了喜剧表演氛围。如果要让海派喜剧演员真正活跃起来,首先要突破语言障碍,周立波、金星等上海演员为何能活跃于全国性电视平台上,就是他们能以普通话为主,并十分娴熟地进行表演。来上海已生活10多年的孙建弘之所以能夺得首届《笑傲江湖》的冠军,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一旦离开方言就寸步难行的话,海派演员乃至南方演员仍将会在全国性平台上毫无作为。另外,有些喜剧表演如哑剧、肢体剧、黑光剧等,就完全能够突破语言障碍。再说,小品的艺术品质更重要的是创作,如果早作准备,精心创作,海派演员对喜剧小品的突破前景可期。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