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特征辨容貌
伦敦警员加里·柯林斯人称“超级辨脸师”,已经识别了800多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大多数被他从照片和闭路电视图像中辨别清楚。
柯林斯几乎从不会忘记别人的长相,哪怕只是在街道上偶遇的路人。伦敦治安最乱的街区哈克尼是他大显身手的地方。
“只要有案件发生,我就会被派去查看案发现场的图像。”柯林斯,“看一眼,我就会说:‘我认识这个人,我在这个区域见过他,或者在另一个场合把他拦下来,’不过是给每张脸配上名字。”
伦敦警方目前有140个这样的超级辨脸师,专门负责从各种照片和视屏资料中识别犯罪嫌疑人。对于见过的人的容貌,他们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正确率高达95%,而普通人只有20%的水平。
他们甚至能够通过局部特征识别容貌。“我通过面部的局部特征识别了不少人,有时通过眼睛识别。”柯林斯说。
“我还从鼻子认出过一个男人,他系着围巾遮住了脸的下半部分,还戴着兜帽挡住了上半张脸,连眼睛都挡住了。”柯林斯说。“他在法庭上认罪了,承认录像带上的人就是他。我们对了,这真让人欣慰。”
图像模糊难不倒
自投入办案以来,2011年夏天爆发的城市骚乱是伦敦超级辨脸师遭遇的最大挑战。
柯林斯识别了伪装很重的骚乱者斯蒂芬·普林斯,他在骚乱中朝警察投掷汽油弹。多亏柯林斯的识别能力,普林斯最终被捕并获刑。
去年的一起谋杀案中,辨脸术成为警方锁定遇害少女爱丽丝·格罗斯行踪的重要工具。辨脸师们浏览了数千个小时的闭路电视记录,从颗粒粗大、质量低劣的图像中认出了爱丽丝,以及当时尚未识别身份的犯罪嫌疑人阿尔尼斯·左康斯。
根据识别的闭路电视图像,警方制作了格罗斯的行踪图,最终在一条河边发现了女学生的尸体。
最近诺丁山狂欢节中,辨脸师们查看了聚会群众录像带,在其中识别了不少通缉犯和案犯的面容,并以此执行了200多起逮捕。
这些成功经验证明了辨脸术的威力。伦敦警察厅法医容貌组负责人、总督察米克·内维尔希望能壮大手下力量,认为至少要500名超级辨脸师才能满足伦敦的治安需求。他相信,辨脸术迟早会与提取指纹和DNA同等重要,有助建立犯罪历史。而这是一项经济适用的技术,成本是提取DNA样本的十二分之一。
他们目前运用一种号称“脸网”的技术,让辨脸师辨认多次犯罪的惯犯,请求法官予以重刑。“仅以一段闭路电视图像取证,最多获刑一次,有时候还是缓期执行。”内维尔说,“如果法官看到10次甚至更多的犯罪证据,那一定会把此人送进监狱。”
人脑电脑哪个强
超级辨脸师得到重用之时,各种识别容貌的软件也日益普及。辨脸师和电脑软件,究竟谁更擅长辨认容貌?
“理想状况下,电脑肯定能胜过人力识别,几秒之内就能穷尽数百万种配对可能性。”德蒙特福特大学技术系教授拉乌夫·哈扎维说。
伦敦警察厅的内维尔却不同意。他以2011年伦敦骚乱为例,虽然有4000多幅骚乱图像被捕捉到,但面容识别软件只运用到其中一幅。
莱斯特郡警方领先英国同仁,最近采用容貌识别软件,筛查是否有不法分子出入当地一个音乐节。与雇用专职超级辨脸师相比,用软件更经济,效率也更高,但警方背负的伦理道德风险更大。
从电话窃听到行踪定位,每一项技术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都引发关于隐私和个人权利的激烈讨论。莱斯特郡警方用软件识别音乐会观众容貌也被指责侵犯隐私。
抛开关于个人隐私的争论,容貌识别软件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缺陷不小。“但是,如果是像素不高的照片,闭路电视图像即是典型,存在光线不足、面部遮掩或画面模糊等问题时,电脑软件就犯难了,人力辨识结果更好。而这仅指普通人,并非超级辨脸师。”哈扎维说。
即使电脑识别能力超强,容貌识别软件还受制于数据库的规模和可靠性。除非已经建立大规模的容貌数据库供配对使用,否则软件全无用武之地。
“容貌识别软件的运算能力肯定会加强,但就目前而言,还是人力因素更可靠,毕竟已经进化了数百万年。”哈扎维说,“关键是,在合适的场合用恰当的工具。” 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