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国内首个网络诈骗全民举报平台——猎网反网络诈骗专家裴智勇提醒,当“网骗”已成中国第三大黑色产业,网民中招概率还是大大增加,不光是不得不防,更不能自己贪小“送上门去”。
网络诈骗,也讲“蹭热点”“找节令”。“双11”过后骗子并未消停,正如新浪微博上网友@黄大伟2010 提醒的:“近期各种诈骗太猖狂了,同事的朋友刚被骗了一万多,据说公安局报案的80%是网络诈骗。大家小心!”另据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发布的“双11”后谨防电信诈骗消费提醒说:“蜀黍提醒近日荷包减负的盆友们,‘双11’后也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期,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对此,网友们倒是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甚至群策群力在网上总结出了“调戏骗子17招”的“技术活”,号召当一个机智的网民,不仅能识破网络诈骗,甚至还要会调戏骗子。比如:当接到骗子短信,他让你把钱迅速存入他账户时,不妨过段时间给他回条短信:“款已打,明天到,请查收。”结果第二天说不定你会收到骗子回复:“都跑三遍银行了,款还没打来,你个骗子。”又或者像有网友模拟“演练”的那样,假如有人电话来问你:“是×××吗?我们是公安局的,你的信用卡账户涉及财务欺诈已被冻结,请配合我们调查。”那么这时候千万别慌,因为有一种答复可能会让骗子都接不下去:“这么巧!我还没有信用卡!”
“防不胜防”,是昨天不少读者在看到本报报道后的第一时间反应。不过,新浪微博网友@大闸蟹坐飞机 还是一语中的:“关键还是贪心造成的,你要不去想着小便宜,哪会遭骗啊!”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