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耳其“背后捅刀”胆气何来?
唐见端
  ◆ 唐见端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军机不是一起孤立突发事件。俄战机在叙土边界执行任务已经一个多月,其间土耳其虽屡放狠话但始终不敢行动,现在突然动手肯定不是一时胆壮之举。

  首先,俄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即将在叙土边界地区形成火力控制区,届时土耳其这个“兵员输送站”功能将被瓦解,而叙利亚内战将釜底抽薪式地得以解决。但这个结果不但土耳其,更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

  其次,美国近来已经屡次表示,俄罗斯不可能轻易在叙得手。美国派出特种兵,根本原因是对付俄罗斯而非“伊斯兰国”。俄罗斯军方当时就表示,此举是想用“人体盾牌”阻止俄罗斯。但美国显然并不满足于做“盾”,它要借“矛”让俄罗斯难受。其实,布热津斯基这位当年让苏联在阿富汗栽跟头的美国战略家一个月前已经释放出信号,他声称,应该对俄罗斯损害美国“在叙利亚的利益”做出回击。

  美国和北约表态称,希望双方克制,联手打击“伊斯兰国”,这个表态的潜台词是:接受美国主导的叙利亚行动,否则类似事件还会发生。

  现在的问题是,俄罗斯如何应对?首先可以排除的是,俄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但不能排除俄对土采取某种战术性报复,俄罗斯性能卓越的S-30战机、防空导弹,以及巡航导弹都能胜任这一任务。至于法国提出的组建国际反恐联盟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看看美国和“自己人”组建的打击“伊斯兰国”联盟都干了什么:美国军机满载武器空中巡航,海湾国家则干脆“躺倒不动”。

  由于叙利亚“流血”持续了四年多,而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国际恐怖势力如此猖獗,公众眼下都希望出现一个摈弃前嫌、同仇敌忾的反恐局面。然而,至少在现阶段,这恐怕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

  美国如真的想打“伊斯兰国”,根本用不着等到今天让俄罗斯出手。而美国一直要求巴沙尔下台,但同时又不对其真下重手,其实只是想不断消耗叙政府,并非想摧毁它。美国之所以玩这两手,是因为不让这两个敌对势力在叙利亚站稳。因为美国看重的“温和派”,要么不堪一击,要么游移于“伊斯兰国”和“支持阵线”之间,根本不成气候。

  此外,“伊斯兰国”也好,“支持阵线”也好,还有与两者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征服军”等一大批伊斯兰极端组织,其实都是一些中东国家一手扶持的。说到底,这些“武装非政府组织”都有政府在背后支持,熟谙“非政府组织”运作的美国当然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如果美国真的重拳打击“伊斯兰国”,更痛的是这些国家。

  俄罗斯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它今后会按照自己的步骤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尤其是增强保护前提下加强叙土边界行动;同时,尽可能联络法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争取化解美国压力。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会理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要闻·声音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6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教育热点
   第B12版:专版
俄罗斯战机在叙利亚领空“爆炸”
普京:恐怖分子向土运输石油
土耳其“背后捅刀”胆气何来?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6土耳其“背后捅刀”胆气何来? 2015-11-25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