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拒收难民等于推倒自由女神像?
徐东海
  美国要不要接受叙利亚难民?巴黎恐袭事件后,这个话题迅速成为全美关注的第一焦点。反对者声势浩大,超半数美国人反对,28个州州长说“不”,众议院以悬殊票数通过暂停接收难民法案。但支持者力量也不小,从总统奥巴马到重量级政要纷纷表态。甚至有政客高呼,不接收难民就应推倒自由女神像。 

  难民问题突然超越一向难缠的控枪、同性恋婚姻和种族问题,成为当今美国最具争议性的话题。美国到底应不应该接受叙利亚难民?不同党派、不同阶层甚至不同种族都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尤其在政界,民主与共和两党已势同水火。新泽西州州长、共和党人克里斯蒂刚宣布该州不接受难民,毗邻的纽约市市长、民主党人德布拉西奥就宣布纽约欢迎难民,批评克氏“令美国蒙羞”。 

  目前宣布本州不接受难民的州长已达28个,超过全美半数,其中绝大多数是共和党控制的地盘。纽约州州长库莫这样的民主党人士则扮演“自由捍卫者”角色,声称不接收难民意味着“美国已经被恐怖组织击败”。 

  当然,政党内部矛盾也很尖锐。在众议院投票表决中,数十名民主党议员“反水”,加入共和党阵营赞成暂停接收难民,全然不顾白宫之前表态:就算法案在国会通过也会被奥巴马否决。 

  美国之大,为何容不下区区一万叙利亚难民?事实上,巴黎恐袭后,全美人心惶惶,用惊弓之鸟形容也不为过。根据美国广播公司统计,81%美国民众认为美国近期将遭遇恐怖袭击,达到“9·11”以来最高水平,而反对接收难民的比例也高达54%。 

  尽管白宫一再重申,美国迄今接受的2000多名叙利亚难民无一人卷入恐怖活动,甚至政府用大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接受一名叙利亚难民带来的风险比一名普通美国人蜕变为恐怖分子的可能性还要低,但这些理性分析在美国民众普遍的感性惶恐中变得没有说服力。 

  美国亚太裔倡导组织表示,一些政客向恐惧投降,拒绝接收难民只是为自己增加政治筹码。《纽约时报》撰文称,难民问题已经变成一个选民高度关注、甚至足以影响政坛走向的关键性议题,共和党在难民问题上强势发难,很可能在明年大选中赢得先机。未来,难民将不再是难民,而是一枚用来左右政局的棋子。   驻美记者 徐东海(本报洛杉矶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要闻·声音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6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教育热点
   第B12版:专版
换个封面便将他人著作据为己有
六百宝宝刷新吉尼斯纪录
加拿大拒收叙“单身”男性难民
拒收难民等于推倒自由女神像?
澳婴儿出生率创十年最低
“智能玻璃”减少手机屏幕耗电
环保女设计师两年没倒过垃圾
广告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8拒收难民等于推倒自由女神像? 2015-11-25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