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逐步升高。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冬季是人体进补和调理体质的最佳时节,沪上很多人选择了冬季调补。如何科学地进行冬季调补,是很多人面临的首要问题。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建梅认为冬季调补需注意“量体裁衣”。
杨建梅主任指出,在门诊常看到有人将黄芪、太子参、枸杞子等中药饮片放到一起煎煮一家人一起饮用,或一人开一料膏方一家人一起吃,认为这样就是调补,殊不知,这样的调补有可能适得其反。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相同的人。因此,人们的调补也需要“量体裁衣”。
膏方不止是补,也要删多余
很多人认为冬令进补就是补,膏方离不开人参、鹿茸,是保健品。对此,杨建梅主任解释说:这些观点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冬令进补和膏方的作用与功能。膏方不是单纯的补药,它包括“却病救偏”的双重含义,能促进人体机能的整体调整。膏方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要依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证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但“补”应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
膏方治疗慢性疾病有优势
56岁的陈老伯患有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平时即使坚持吃药血压也总是不太稳定。经亲戚介绍,陈老伯认识到慢性疾病还能通过膏方来调理,不禁也想试一试。一个冬天下来,膏方调理的效果果然不错,血压稳定,血脂也下降了。
杨建梅主任介绍,膏方治疗慢性疾病的确有一定的优势,膏方以其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相对安全、毒副作用小为特点,在防治慢性病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如膏方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不仅能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水平,而且能通过整体调节来改善机体状态。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不仅是体循环压力的异常增高,更主要的是与之相伴的各种代谢异常及靶器官损害。抗高血压西药的目标是降低血压水平,但在血压控制后,眩晕等症状及某些以高血压为主要致病因素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未见降低,这可能与这些降压治疗未能有效预防和逆转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而膏方在治疗高血压病时力求寻找中医药有效作用靶点,不但注重降压、改善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亦注重高血压的靶器官保护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致死和致残的危险。
膏方治疗慢性病要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如高血压病病位在肝,与心脾肾肺四脏及冲任二脉相关,“肝肾阴虚”“阳亢”“血瘀”为其发病的基本病理环节,用膏方治疗高血压病时,并非一味地蛮补,而是通过辨证论治,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为治疗原则,“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注重肝肾气血阴阳调补的同时,顾及阳亢瘀血等标实之邪的祛除,注重活血潜阳药物的灵活运用,不忘理气运脾健胃之药同用,以消补并用,通补兼施,促进膏滋药的吸收。
个性化养生方案解决白领职业病
37岁的王女士是一名公司白领,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乏力、头晕、睡眠欠佳,但公司体检也并没发现器质性疾病。经杨建梅主任看诊后,首先为王女士进行体质辨识,确定为气虚质,给予补气方茶饮,并予生活方式的指导(包括饮食、睡眠、运动、情绪方面)。经1个月的调理,王女士症状改善,上班也有精神了。
数千年来,“治未病”的思想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实践。杨建梅主任解释,调整体质,关爱体质,就是治未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可以预防疾病的加重和复杂化。因此,“未病先防”的养生之道应遵守阴阳调和,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
【专家简介】
杨建梅
主任医师,博士,教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脑病专业组负责人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其中SCI一篇,参编书一部。参与国家级项目两项,主持和参与上海市经委课题及上海市卫计委课题十余项。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第二十二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一项;徐汇区医疗卫生技术奖两项;专利四项。
社会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常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中华医学会上海老年医学心血管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专业组等委员;徐汇区中医质控组组长。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诊治,亚健康和疑难病的中医药调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