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重要的一天,也是李克强总理普通的一天。
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领导人会晤,在苏州举行。李克强总理作为东道主,在太湖之滨会晤各国领导人。事实上,他是昨天凌晨刚刚从马来西亚回国,开始这个重要而又普通的一天。
波音747降落在姑苏城外的苏南国际机场的时候,天空飘着雨。总理没有打伞下了飞机,面包车开动的时候,驾驶座上方的电子钟显示为1:13。雨渐渐大了,前挡风玻璃的刮雨器节奏越来越快。车上很暗,总理还是在跟一旁的同志谈工作。车速指针稳定在110公里的位置,两旁的树木在车灯光下飞快朝后掠去。时钟跳到2:00的时候,车还在路上疾驶。
当天的工作每一项都安排得十分紧凑。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东山宾馆礼合厅,会见三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
中东欧16国与中国有着多年的合作和联系。共和国建国初期,中东欧国家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给予了宝贵的支持,一同度过了难忘的峥嵘岁月。在以后的岁月里,中东欧的电影、文化等对中国也带来了重要影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东欧16国都是沿线国家。
礼合厅落地长窗外,芳草茵茵,远处烟波太湖,帆影点点。李克强会见爱沙尼亚总理罗伊瓦斯,希望寻找新的双方合作增长点,愿意继续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会见波兰总统杜达时,李克强表示,杜达担任总统后不久就来华访问,体现了对中波关系的重视,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采拉尔时,李克强说,中斯双边关系发展顺利,中方愿积极参与斯方科佩尔港改造和铁路建设项目。
在礼合厅现场,我看到,李克强总理的工作节奏快而高效。刚结束与罗伊瓦斯的会谈后,当即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叫到身边,要求迅速与泛波罗的海铁路联盟对接,加快推进波罗的海高铁项目建设。会见间隙,李克强边走边看手表,用好每分钟时间。
中午过后,太湖飘起了小雨,烟雨蒙蒙。下午3时,在太湖边上的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李克强总理迎接中东欧16国领导人到来,与他们一一握手、合影。随后,17位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五届经贸论坛开幕式。
李克强总理发表主旨演讲,他说,这次是中方第一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前我们共同参加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这本身表明16+1领导人会晤高度重视务实合作,各国都有强烈的政治意愿推动经贸合作取得更大发展,助力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规模连创新高,去年突破600亿美元。在中国6是吉利的数字,意味着更加顺利。惊人的贸易增长速度表明,中国与中东欧之间不仅相互之间政治互信,而且贸易和投资潜力巨大。中国正在与相关国家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东欧16国占沿线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一,双方完全可以做好发展战略对接。
波兰总统杜达、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致辞,对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充满期待。
开幕式结束后,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在一楼大厅合影。从多瑙河畔到太湖之滨,领导人留下了又一幅难忘的16+1全家福。
下午四点过后,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和合厅举行。李克强总理发表主旨讲话,中东欧16个国家的领导人讲话,就进一步发展“16+1”的关系发表了见解。李克强总理作总结性发言。
傍晚6:25,大家期待已久的“16+1”合作“旗舰项目”文件,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的见证下在吴逸厅签署。这是有关匈塞铁路建设的两个文件,分别涉及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和塞尔维亚段。这一项目将确保在今年年内动工,两年内完成。
6:30,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记者见面会,在会议中心吴语厅开始。
这是一次蔚为壮观的见面会:主席台上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上次东道主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明年东道主拉脱维亚总理斯特劳尤马。台下第一排就座的,是中东欧14国领导人。后面依次是“16+1”各国高官、企业界及各界人士,再后面是各国记者。这场记者见面会出席领导人级别、规模,堪称“史上最强”。
窗外,太湖之滨暮色四合,室内,吴语厅里灯火通明。李克强总理说,这次会晤,我们不仅有近期的合作计划,也对未来五年和更长时间的合作进行了规划,提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16+1”从起步到加速,现在已成为快速运行的高速列车,造福各国人民。
夜色渐深,太湖之滨依然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