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着长队等候入场
昨天,记者采访了SMG电视新闻中心的这一主创团队,他们对记者讲述了美国巡回展映的难忘印象。11月16日,初冬的纽约曼哈顿气温仅5℃,人们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在寒风中排起长队,等待进入纽约犹太人中心参加纪录片《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海外版首映式。这一活动在纽约引起了极大关注,由于采取预约登记,800个座位一周前即告爆满,许多人都为没能拿到预约票而遗憾。纪录片主人公之一、85岁的贝蒂带了一家8人从全美各地赶来观看。许多观众边看边落泪,被犹太难民当年在上海所受到的帮助深深打动。场内不仅座无虚席,甚至有人因无座而站着观看。
这部纪录片是中国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上海犹太难民寻访行动。摄制组历时8个月,辗转德国、奥地利、美国和以色列等国,采访了约40位曾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对这段历史进行抢救性的记录和整理。纽约州州长科莫在贺信中说:“25000名欧洲犹太人为躲避纳粹迫害和残杀,逃亡上海,觅得一地栖息。陌生人间的包容和友善、人类精神的不屈和顽强,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说,感谢上海制作了这样一部高质量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段重要的历史。放映结束,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们用“震撼”、“不可思议”等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纷纷邀请团队展映
11月17日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了《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放映招待会,来自美国政府、国会、智库、媒体、教育、文化等方面的300多位嘉宾参加。放映结束,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他们的感动,因为许多观众是犹太人,他们一批又一批地上前向主创人员表达他们由衷的感谢,谢谢上海呈现了这样一部忠于历史、感人至深的影像大片。
美国犹太人大会亚太所主席斯通表示,希望这部作品的展映能够在全美展开,他们很愿意共同策划一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美国的年轻人,能够看到这部作品。华盛顿周边高校的教授和学生代表、当地有影响力的犹太社区代表,也纷纷邀请主创团队到高校和社区进行展映,以便把这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美国国会华裔议员孟昭文发来贺信说:“上海文广集团的这部诚意之作,讲述了逃避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故事,为审视人类历史上这段黑暗的篇章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主办方在这方面的努力令人称赞。”
11月20日晚,纪录片《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在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举行“全美50所高校巡回展映”首发式,场面同样感人,有两位聋哑人放映结束后用美式手语打出“非常感谢”,向总导演表达谢意。他们虽听不到荧屏声效,却仍然被荧屏画面所深深吸引,感受到纪录片传递的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据悉,这部纪录片还将筹划在以色列等地展映。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