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军界瞭望/战例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荷兰扫雷舰“换马甲”逃脱日军追杀
赵保华
■ 伪装后的荷兰扫雷舰“亚伯拉罕·克里贾恩森”号
  1942年2月,为了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的油田,日本军队发起了爪哇海战役。在这场被称为“自1916年日德兰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中,由荷兰、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舰艇组成的ABDA联合舰队被凶悍的日本海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两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被击沉,到最后驻爪哇岛的荷兰皇家海军只剩下四艘尚有活动能力的舰艇。

  四艘军舰眼见大势已去,遂决定集体突围。从地图上看,它们离盟国澳大利亚的港口最近,于是四舰全速向那里急进。可是,整个爪哇海域都被日本人控制了,到处都是悬挂着旭日军旗的日本战舰,荷兰人很难躲开敌人的追击。十几个小时里,四艘荷兰军舰中的三艘都被日本海军游击部队打沉了,只剩下扫雷舰“亚伯拉罕·克里贾恩森”号利用夜暗躲到一座荒岛附近。

  这艘1937年服役的扫雷舰虽然“年轻力壮”,但“腿脚”着实不够利索,最大航速只能达到15节。另外,作为一艘以扫雷为专业的舰只,“亚”号上的自卫武装也少得可怜,只安装了一门75毫米口径主炮和两门20毫米瑞士生产的“厄立孔”高平两用机关炮。如果在空旷的海面上遇到拥有重炮和高速鱼雷的日本军舰,“亚”号既跑不掉,又打不过,很容易变成对手的“活靶子”。

  怎么办呢?包括舰长在内的45名水兵来了一番“头脑风暴”。经过讨论,舰长做出决断:“大家跟我上岸砍树去!”一头雾水的水兵们显然没跟上舰长的思路,舰长只能耐心地给手下解释什么叫作“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到岛上去砍树,不是为了给舰上的蒸气锅炉当燃料烧,而是要给整条军舰穿上‘新外衣’,以便能在日本人面前瞒天过海。”

  恍然大悟的水兵们立刻涌上小岛,热火朝天地当起伐木工。忙活了一天后,“亚”号扫雷舰的甲板上堆满了连枝带叶的树干。舰长命令把它们捆扎成“丛林模型”,尽可能遮盖住暴露在外的舰体,那些实在盖不住的地方,就用油漆喷涂成岩石或峭壁的样子。

  到了天亮的时候,停在海面上的“亚”号几乎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在原来的位置上突然冒出一座绿树如荫的“小岛”,这就是舰长给军舰穿上的“新马甲”。要知道,印尼海域的大小岛屿加在一起据说有1.8万座,像这座由荷兰军舰扮演的“小岛”,日本人看都不会看一眼。不过为了谨慎起见,“亚”号舰长仍然命令军舰只在夜间慢速行进,在日出之前会停靠在邻近岛屿周围,继续当起“临时小岛”的角色,以防日本人起疑心。

  就这样,小心翼翼的“亚”号扫雷舰用了整整八天时间,终于到达澳大利亚西部的弗里曼特尔港。在此过程中,耀武扬威的日军战舰几乎与它擦肩而过,还有几十架日本侦察机从荷兰军舰头上飞过,但谁都没发现这座“小岛”的秘密。

  据记载,“亚”号是最后一艘撤离爪哇海域的盟军军舰,它到达澳大利亚后一直坚持作战,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1955年,荷兰海军博物馆将退役的“亚”号扫雷舰买下来,改装成一座纪念舰。

  赵保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街拍/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新民资讯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连载
   第A30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扎维耶民兵遭卡扎菲王牌军围攻
荷兰扫雷舰“换马甲”逃脱日军追杀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战例B03荷兰扫雷舰“换马甲”逃脱日军追杀 2015-11-27 2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