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信访,对大多数市民来说都不陌生。不过,信访究竟管不管用?能解决多少问题?可能有不少人会在心里打个问号。最近,上海开展了大规模的信访督查,记者随同前往,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50多岁的王先生曾经是一位国企信访干部,如今却也成了一名信访户。
王先生家对面有一排商铺,分别开了一家汤包馆、一家酸菜鱼饭店和一家酒店。今年1月,汤包馆和酸菜鱼饭店分别在屋顶上安装油烟直排系统,另外,这三家商户还在沿马路的外墙安装了大大高过屋顶的外墙装饰。于是,王先生于今年1月向12345投诉,要求对上述设施是否属于违建进行定性,如果属于违建则应整改。半年过去了,其间闵行区城管局、区环保局、所在镇房管办也曾与他电话联系,但都没有实质性有针对的回答,事情也没有任何结果。这期间,汤包馆与酸菜鱼饭店已完成了装修,开张迎客。无奈,王先生又向市长信箱写信反映,同时又向区政府信访办申请复查。
王先生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结果,9月,区里召开了协调会,几家职能部门对三家商户开展了行政执法,认定屋顶外墙装饰属于违法建筑,同时区环保部门也核实,餐饮项目不符合环保审批条件。另外还发现,三家商户竟然都没有营业执照,开张半年多来都属于无证无照经营!于是,区里要求三家商户立即停业。11月初,镇联合执法办对两家餐馆进行了现场执法,责令停业,并拆除了屋顶的排油烟管。
现在,三家商户是停业了。但后续问题又来了,两家餐馆认为,他们前期装修投入很多,现在停业损失很大。之后,几个老板竟又带着员工来到镇信访办上访了!
市信访办督察组认为,这个案例反映的在居民区开设餐饮店造成的违法搭建、环境污染问题,在当下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从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信访工作的一些问题,如前期有权处理的部门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及时;前期相关职能部门未能形成合力妥善处置矛盾;对信访的答复缺乏针对性。
明明居民区的餐饮不符合环保审批条件,如果有关部门在三家商户装修之初就立即制止,就不会导致后面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无证经营的问题也值得重视。饭店无证无照,却也顺利开张,营业了好几个月,这监管责任应该谁来承担?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时常听到老百姓抱怨,无证的小饭店、小商铺开着没人管,因为工商部门只管有证的商户!这实在是件荒唐事。这个信访案例中暴露出的问题,更多是职能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问题。王先生认为,自己这次加入了信访队伍,原因就是一些职能部门的不作为。
继国家信访局今年到各地开展信访实地督查后,上海也首次开展了大规模的信访督查。市信访办成立了3个督查组,宝山区、青浦区、黄浦区、普陀区、长宁区和闵行区都在督查之列,并且督查组带着案例下去,工作内容包括现场查看、约谈信访人、听取责任单位意见、当场反馈等。
在其他区里的督查也发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一座违法建筑,搭建之初就被举报,但迟迟未得到处理,直到搭完,新违建变成了老违建,处置办法又不同了;一个噪声扰民的问题,经多次信访投诉和转办,仍然未能彻底解决……
这些并不复杂的投诉和求助,反映至有关部门后,为何会如石沉大海般,迟迟等不到解决的结果?在今天的上海,一些社会矛盾涉及到的监管部门可能不只一家,相关职能部门“请不动”、部门与部门之间“踢皮球”,这让信访办也无能为力。尽管督查的是信访工作,其实也“诊断”出了公共管理、社会治理中的不少症结所在,值得警醒。
市信访办希望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摸清基层职能部门在处理信访事项中的薄弱环节,以此来加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的有效性。事实上,要让信访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在当今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努力。
(作者为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