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故宫日历》2月19日那一页,在“雨水”二字下面写的是“陆柬之文赋”。陆柬之是唐朝书法家,其书法有《兰亭》遗韵,他写的《文赋》共144行,1658字,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但《故宫日历》上“雨水”二字明显不像陆柬之《文赋》中的字,而有柳体楷书的特征。于是,记者翻看了柳公全的著名碑帖《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终于在《神策军碑》找到了“雨”“水”二字,且与《故宫日历》上的“雨水”二字一样。因此可以判定,“雨水”二字不是集自陆柬之的《文赋》,而是集自柳公权的《神策军碑》。
《故宫日历》初版于1933年至1937年,后因战乱停止发行。直到2009年,这本被遗忘经年的日历才又被人提起,并于当年10月复刻出版(2010年版)。这本《故宫日历》正面是年、月、周、日及每日相关之节日、节气等内容;背面图是名家墨宝、金石珠玉等珍贵的宫廷古玩,可供欣赏。《故宫日历》颇受欢迎,2010版在收藏市场已被炒至2000多元一本。
随着《故宫日历》的受人关注,其封面上繁体“歴”字(广林止)也屡屡被人质疑用错,近来在微信中更是引起热议。大多数人认为日历的“历”繁写应为“暦”,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形象地说:“暦之下从日,是叫你过日子的;如下从止,是到此为止成过去式,故称歴史。”
然而《故宫日历》的编者在2015版的编纂说明中强调:《故宫日历》封面上的四字,“是沿用1935年和1937年版《故宫日历》所用《史晨碑》汉隶集字……合乎集字规矩。”关于“歴”字的辨析,本报副刊夜光杯后天将刊登篆刻家陈茗屋的文章:《也说〈故宫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