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八点半刚过,在上海动物园灵长二区展馆,灵长类主管朱迎娣换好工作服、做好消毒后,便开始打扫猴子的圈舍、投放新鲜的水果蔬菜。说起几天前的动物年夜饭,朱迎娣打开了话匣子:“它们的年夜饭还是按照标准严格配比,过年来看猴子的游客很多,我们每天都要劝阻随意给动物投食的行为。”
朱迎娣今年34岁,这是她在上海动物园工作的第10个年头,“每年春节基本都在工作中度过,我们饲养员就是这样,习惯了。”动物园里42种灵长类共300多只动物,每一只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她都一清二楚。
“它的名字叫发发,是一只合趾猿,仔细看,它的二三根脚趾是合在一起的。合趾猿手脚特别长、性格活跃、叫声清脆,堪称猴类的歌唱家。”朱迎娣介绍。
“发发”是2015年上海动物园和大阪动物园第十九次动物交换时落户上海的,今年春节是它首次正式亮相,所以当仁不让成了最有人气的大明星。只见它不断爬跃,时不时来个高难度动作引得观众一片惊呼。
“发发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对陌生的气候和环境显得很不适应。”朱迎娣介绍。饲养员为它每天开小灶,抱在怀里进行心理辅导。
“猴子跟人类的小孩其实是一样的。”说到自己的“养猴经”时,朱迎娣滔滔不绝,“它们也会打嗝、流鼻涕,有时候不擦鼻涕,脸上的白毛就会出现一道一道的‘花’,还有些小猴一见到饲养员就会跑过来‘求抱抱’,特别可爱。”
上海动物园灵长类饲养员共有二十多名,春节7天,他们全员到岗。“猴子离不开人,我们也离不开猴子。”朱迎娣的女儿今年7岁,正是最爱撒娇最需要母亲陪伴的年纪,“我们陪猴子的时间要比陪自己孩子多多了,有时候想起来确实挺对不起他们的。”
本报记者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