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先生
沈次农
  沈次农

  半夜被微信惊醒,获知周小燕先生仙逝。一时了无睡意,数十年往事一一而过,回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新民晚报》刚复刊,我也刚踏上记者生涯,虽人生地不熟,但却明白上海音乐学院是国内音乐界的一座大庙,而周小燕先生是庙里的大神。

  那时的上海音乐学院,以贺绿汀、丁善德两位大作曲家为主帅,麾下各系都有大把的名教授,都是业内实至名归的饱学之士,可谓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而在众多教授中,唯有周先生和谭抒真先生以副院长兼系主任,并被委以终身教授之职,鹤立于众。当时值“文革”刚结束之际,上音能决然重用周先生这样从旧时代过来的专家,现在回望,还是音乐界的庆幸。

  现在想来,当时周先生已年逾六十,可是她精神焕发,毫无倦怠之意,一个个学生悉心上课。我当时初涉采访,常常需要讨教专家,每次向她提问,她都能仔细答复,一一解释,就像给她的学生上课一样。有时在音乐会上指点台上演技,虽片言只语,却往往能一语中的,让我豁然开朗。记得当时对是否能演外国歌剧,音乐界五十年代的“土、洋之争”又起争执。但她坚持土、洋并存,各行其是,尊重各自领域的专业方向。由于她自己是留洋归来,学的是西方声乐,更是专攻西方声乐艺术,每每遇国外有声乐名家来访,她必定到场——是音乐会她必定到现场聆听,是大师班讲课她非但到场,还常常亲自上台担任翻译。事无大小,一切只为了能更好地把外国专家的艺术精华留下来。

  很多老音乐家,早年常常会保持西方社会的生活习惯。但在经历了历次运动尤其是“文革”之后,这些生活习惯便荡然无存。但是这些习惯在周先生身上却很快“死灰复燃”。人们惊讶地发现,当大家还习惯于“文革”式的穿着时,她已经穿上高跟鞋,抹上了口红。虽然最初仅仅是在接待外宾时偶尔露一下。以后渐成习惯,大家也就见惯不惊了。此外,现代年轻女性普遍追求的瑜伽练习,周先生从“文革”时期就在家里偷偷地练习起来,几十年未尝中断。这就是为什么她的身材一直能保持很好状态的原因。记得有一次在上海大剧院看歌剧,我清楚地看到她在台口前一路小跑从右到左,不知为什么事。可是当时她已经八十多岁啦,还那么身轻如燕。从这点上说,她是今天时髦女性的先驱。而对她来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她从事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毫无关系。不仅如此,每次我到她家里采访,她必然会很客气地请我入座,然后亲自起身沏一杯茶端到我面前。而她家里其实是有保姆的,就站在一边。

  她永远是笑眯眯的。我不记得她有过任何蹙眉、圆目、不耐烦甚至动怒的情景。即使在人群中,她也能不失时机地对每个能见到的人给以真诚的招呼。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这种修养是装不出来的,尤其不可能装几十年。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个学校任教,在一个音乐圈生存,她难免会有对立面,会有对她不满的下属与同僚,但是她的真诚一以贯之。

  我们知道,对一位女性教授以“先生”称之,这在中国学术界是最高的称呼了。而在上音,“周先生”是所有人对她的共同称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3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4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聚焦/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汇市金市
   第B08版:金融城周报/上海物业/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家装专版
大师与卡片
周先生
我的刘家山
坐看云起时
静音
静安诗草·咏史
晨星般的志愿者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周先生 2016-03-05 2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