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就随名家学习西画的孟国良,天资聪慧、兴趣广泛且才华横溢。四十多年来,他在油画、装帧、设计等诸多艺术领域里,硕果累累。
孟国良擅长油画,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又风格迥异。除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充溢着哲学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更用士人的情怀,去登览俯望、叩问抒情。因此,孟国良的这些画作,能给人浑然天成之感,又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孟国良几乎访遍了所有世博场馆。由此,突发奇想地创作了一批题材新颖、样式独特,引人入胜的世博场馆海报,圈内外好评如潮。
近几年,孟国良又别出心裁地醉心于钢笔画的创作。这些作品的题材和灵感,全来自他过去美好生活的记忆。
在这一系列组画中,有他难忘的青少年时光的“东湖路小学”、“沪光中学”。有他曾经居住过的法式小洋楼及周边梧桐树掩映下的许多各式精典的类似巴洛克时代和哥特式的西洋建筑。还有他最难忘的:新乐路上的东正教大教堂和三角花园中的田汉座像等等。
钢笔画起源于欧洲,是西方较为传统和基础的绘画门类。传入中国已逾百年,但这些年早被冷落,已很少有人问津了。
从小就学习过钢笔画的孟国良,却对此情有独钟。但无奈是,钢笔画苦于受到工具的限制,只能绘制出点和线这两种形式。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线条勾勒作品的状态,其表现力远不如别的画种。
但勇于探索、创新的孟国良,不仅从题材的标新立异上狠下功夫,更多的是从素描、木刻及版画等姊妹艺术中,吸取经验和养料。通过大量实践,不断地另辟蹊径,来探寻钢笔画技法上新的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国良终于发现:用钢笔排线和布点的疏密,能形成不同层次和明暗的效果,类似西画中素描,还能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
这样的发现,使孟国良欣喜不已。他开始用这样的点和线为灵魂,以铺陈作品为法则,创作出大量新的钢笔画。在孟国良的新作中:既有取舍、详略和虚实的对比;又有衬托、夸张、韵律及节奏的变化。并用铺陈、堆砌和叠加等三种新钢笔画技法,来取代传统的国画拨墨和油画的涂抹。
无疑,孟国良的新钢笔画给人耳目一新。它正焕发出蓬勃的盎然生机。我们期待孟国良能创作更多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人文精神,题材多样又饱含深刻思想内涵的经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