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应该让百姓受益的普惠金融,为何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毒瘤”?多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这是监管上出了问题,要“刮骨疗毒”。
三度提案谈防御
“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理财公司以高收益产品为诱饵,以投资理财的名义来筹集资金,在融得资金后,并未按照合同将资金用于事前约定的项目,从而导致各类金融风险。”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将这些划归为“伪金融”,认为现在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
今年两会上,谢卫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伪金融”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提案。这不是他首度为防御互联网金融风险提案。早在2013年和2014年,谢卫先后提交了《关于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几点建议》《关于继续推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建议》和《关于目前金融乱象分析及对策的建议》提案。
在今年第三度提案中,谢卫指出“伪金融”的四种表现形式:非法集资、自融、庞氏骗局和资产池错配。他认为在监管上,首先必须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对于想要进入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公司,必须要求其配备与传统金融公司同样水平的金融人才、设备和风控措施,符合金融行业对传统金融公司的规定,才能申请金融执照。
合并“一行三会一局”
作为金融行业专家,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宇梓同样数年提案呼吁互联网金融监管。赵宇梓认为,现在P2P和其他金融产品和业态交集变种,渗透进越来越多的领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监管的灰色地带,因此不仅要管平台,还要对作为资金流动渠道的第三方支付加强监管。
“那么,问题来了,现行体制下,P2P的监管部门是银监会,而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部门是央行。两个部门如何对接、协调,来形成监管合力?”赵宇梓指出,现在不管是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走多元化途径发展混业经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管一段,又如何确保无缝对接?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建议,构建有效的协同监管模式,发挥好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指导作用,而从长远考虑,应由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体制升级。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徐钧健则干脆建议,合并“一行三会一局”,构建统分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
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