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秀同登台
将于今晚亮相的典藏版《牡丹亭》汇集了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的老中青名家新秀,“昆大班”艺术家张洵澎、梁谷音、蔡正仁等国宝级艺术家悉数登场,“昆三班”黎安、沈昳丽、余彬、倪泓挑起大梁,罗晨雪、胡维露、张莉等年轻一代也将参与演出。今年是汤显祖去世400周年,典藏版《牡丹亭》因而成为今年上昆的重头戏,也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受市场欢迎的一部,在东艺的这场演出,戏票早在三个月前就已售完。
“情调戏曲”有知音
此次“名家名剧月”中与《牡丹亭》同样一票难求的还有王珮瑜的“清音会”、王心心的“南管古琴音乐会”这两台颇有情调的戏曲演出。王珮瑜和王心心都不是首次在东艺的“名家名剧月”上亮相,但她们却一如既往地受到年轻观众的青睐。早在前年,南音就作为当年“名家名剧月”引进的新剧种亮相且一票难求。今年王心心再度回归,带来了以《葬花吟》为主题的经典南音作品。无独有偶,王珮瑜的“清音会”也同样是往届“名家名剧月”票房上佳的演出,精致又颇具时尚的京剧清音会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今年更是推出了现场“弹幕”的互动环节,让年轻观众在现场体验到了与往年演出不一样的乐趣。
吸引更多新观众
东艺的“名家名剧月”从首届开始就把目标观众群定位于不甚了解戏曲的新观众,因而打出了“每个中国人一生中都应该看一次戏曲”的旗号,以期吸引更多新观众。“名家名剧月”在剧目的选择上向来偏重新编戏曲作品,虽然近几年也开始接纳一些经典的传统老戏,但总体上还是以已有一定口碑的新编原创戏曲作品为主,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特色。比如今年的开幕大戏《徐九经升官记》就是上世纪80年代很具代表性的一出新编戏,经过30多年的市场考验,至今依然是一部深受欢迎的剧目。上海沪剧院的《芦荡火种》则是上世纪50年代沪剧现代剧目中非常令人瞩目的一部作品,曾被移植为京剧《沙家浜》,其中的唱段传唱至今。而《建安轶事》则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戏剧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收入囊中。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