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妙荣:高楼逃生“神梯”之父
子歌
  文 图/子歌

  上海,4月,72岁的周妙荣突然成了“网红”。

  因为一部“超级滑滑梯”。4月5日凌晨2点多,浦东崂山二村突发火灾,火势上蹿,1人跳楼逃生,不幸伤势过重身亡,另有13人受伤。伤亡惨重!这引发了许多市民对高楼逃生的关注。随后网上热传上海某小区高楼消防通道内安装了一部逃生“超级滑滑梯”,人们可以躺着逃生,堪称“神梯”“神器”,从26楼滑至1楼只需1分多钟。滑稽演员“小百搭”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中称赞,说它或许开创了一条高楼逃生的“活路”。

  笔者与周妙荣的对话就围绕着这部“神梯”开始。

  因火灾死人,想到高楼逃生

  今年72岁的周妙荣年轻时当过兵,曾被分配在园林部门工作。退休后不服老,经营着一家演艺公司和一家酒业公司。“但我不会做生意,不是输,就是被骗。”

  2010年,上海一高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周妙荣家住徐家汇地区某小区35楼。“我第一次认真考虑起高楼逃生问题来。如果我住的高楼里发生火灾怎么办?我已经一把年纪,老伴有骨刺,平时走路都困难,小外孙只有三四岁。单是火灾产生的烟雾就可以把你熏得七荤八素。”答案是不知道。“换房?没那么简单。现在的房子我很喜欢,不可能轻易搬家。而且就算住在低楼层,逃生依然困难重重,我看了很多新闻,底楼火灾,2楼、3楼发生伤亡事故的也很多。”

  那时,他天天钻在消防楼道里研究。高楼逃生无非三条路:电梯、楼梯和外空间。电梯不能用,外空间逃生风险太大,90%以上的人逃生都会选择楼梯。但楼梯逃生存在楼高累倒、烟多呛倒、水多滑倒、人多挤倒等风险,造成这些的主要矛盾是“站着逃生”,能不能“躺着逃生”呢?

  思路豁然开朗。仅仅花了1个月,周妙荣就用图纸画出了一套高楼楼道逃生的设备,这就是现在“网红”的“超级滑滑梯”简略版,并顺利申请到“实用新型专利”,之后又申请到发明专利。他说,自己以前从未接触消防领域。笔者调侃他是“半路出家”,他说“我是新和尚剃头”。

  图纸落实到实物前,他按5:1的比例做了个3层楼的实物模型,还将自己的酒业公司变更为了上海神滑消防逃生装备科技有限公司。随后,他到处寻找可以建设“神梯”的小区,从静安区、黄浦区等,一个个地方找过来,吃了许多闭门羹。他想造的东西人们从未见到过,没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蟹的人”。最后,他总算在公司注册地寻找到愿意一试的地方——古美招商中心。这部5层高的“滑梯”造了1年多,一直到2013年3月才完工。“转弯槽都是靠手工敲出来打磨的。”

  超级滑梯厉害,眨眼到一楼

  4月15日,周妙荣带笔者来到“长宁八八中心”小区8号楼。在市建交委的牵头下,这里是他第二件“作品”的所在地。规模更大,难度更高——这部“超级滑滑梯”有28层(实高26层)楼高,每层楼梯的长度达5.2米。

  滑梯沿消防通道而设,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转弯槽和直行槽,材质是铝合金。转弯槽平时不用的时候悬挂在2米多的高空中,直行槽侧挂在墙上,高度50厘米左右。你肯定好奇怎么使用?原来,每段直行槽的上方,都有一个启动的装置,只要拉动这个装置,平时贴墙的直行槽会翻开铺展在楼梯台阶上,随后带动下一级转弯槽从高处缓慢落下,与直行槽衔接,最后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作用下,所有转弯槽和直行槽连成一体。每个吊在2米多高处的转弯槽重38斤左右,会有砸下伤人的危险吗?他说,通过物理学中的滑轮原理,转弯槽另一头吊一块略轻3斤重的平衡铁,这样一来转弯槽被“消减”为仅3斤,所以人很容易拉动、托起转弯槽。

  这个项目是“试点示范”工程,遗憾的是,物业方面还有顾虑,并在每层楼张贴“逃生滑梯,未经交付,切勿擅动”。据试乘过的李小姐说,她坐进滑槽,双脚收起,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下滑过程中,每逢弯道就能感受到速度有所缓解,的确是玩超级滑滑梯的感觉。如果感到紧张,稍微用双脚与槽面进行接触,就会减缓下滑速度。她一会儿就顺利抵达了1楼,除了有点头晕外,并没有什么不适感。周妙荣说,目前该滑梯每层通过的设计速度为3秒左右,如果以此速度来计算,从30层高的高度到地面只需90秒的时间。

  为乘坐舒适,仍在不断改善

  2.0版本的“超级滑滑梯”于今年1月完工后,周妙荣又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改善乘坐舒适度。转弯时速度会降低,乘坐者身体一侧会加剧摩擦,周妙荣想到了将一部分不锈钢槽面挖空,换成一根根滚轮,“滚轮会帮助人更好地转弯”。

  火灾一旦发生,烟熏火燎,漆黑一片,会降低乘坐滑梯的便利性吗?周妙荣又改良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应急照明系统和喷淋系统,按下启动开关,两个系统会同时启动。明亮的逃生环境会给人以安全感,而喷淋系统可以让人用衣物浸湿后捂住口鼻,提升了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系数。他演示说,照明装置中,看似普通的灯罩内埋设了蓄电装置,可维持90分钟的供电。

  他还考虑在直行槽下方装设缓冲装置,便于直行槽翻落时“软着陆”。转弯槽的形状,可以呈一面扇形慢慢展开;每个楼面放置护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7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二维码
格言
周妙荣:高楼逃生“神梯”之父
好事“多磨”,等待“放行”
老而无用?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C01周妙荣:高楼逃生“神梯”之父 2016-04-24 2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