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亮相上海之春
~~~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亮相上海之春
~~~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亮相上海之春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江春潮曲亦香
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亮相上海之春
王剑虹
■ 演出谢幕照
  上海文广民族乐团的“申江曲香——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作为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唯一一台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昨晚在上海音乐厅上演。整台演出的所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戏曲音乐元素:《滑稽曲调联唱》《望芦苇》《大悲调》等作品以戏曲原有唱段的演唱为主,并且丰富了原有的伴奏部分;《寄生草随想》《乱云飞》等作品由戏曲著名唱段改编而来;二胡协奏曲《梦断红楼》则融入了不少越剧音乐元素,用于表现宝黛的爱情故事。

  滑稽基本曲调“抱团”亮相

  昨晚的演出以一曲融入了沪剧、淮剧、越剧、京剧四大剧种是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的《申江曲香》开场。接下来的《滑稽曲调联唱》则展现了滑稽戏的多种基本唱腔。滑稽戏演员都能学唱各种戏曲、歌曲,其中的一些曲调经过滑稽演员的再创作后成为了滑稽戏的基本唱腔,昨晚著名笑星钱程一口气演唱了源自苏滩基本调“苏赋”的“苏赋调”以及常常与之连用的“打斋饭调”,由民歌《采槟榔》变奏而成并且吸沪剧旋律的“新青年曲”,还有上世纪40年代滑稽老艺人由美国乡村歌曲《哦,苏珊娜》编而成的滑稽基本曲调“妈妈不要哭”等等。这些平时或许不太为观众所关注的滑稽基本曲调“抱团”亮相,让人颇有一种长了见识的感觉。

  江南民间小调“寄生草”动听

  申胡与乐队《寄生草随想》由作曲家汝金山汲取了沪剧特有的江南民间小调“寄生草”的唱腔音乐元素改编而成。沪剧《罗汉钱》中的一曲《燕燕做媒》不仅让“紫竹调”成为了沪剧一个代表性的旋律,也成为江南民乐的一个代表性旋律。其实《罗汉钱》中还有一支男女声对唱的“寄生草”也同样优美动听,流传甚广。而另一支以“寄生草”写成的《思柳》则是当年十分走红的电视剧《逃犯》中经典唱段。《寄生草随想》把唱腔的旋律用申胡声腔化演奏,听悠扬的申胡娓娓道来、款款深情,较之看戏时听戏中的演员演唱别有一番滋味。而申胡与乐队的合作使乐曲悠扬婉转、舒展均贴,更加优美动听。

  评弹《望芦苇》淮剧“大悲调”

  《望芦苇》是中篇评弹《芦苇青青》中的核心唱段,也是“张调”现代题材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段唱腔。昨晚根据评弹流派交响音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望芦苇》以评弹唱腔为基础,丰富了伴奏部分,并加上伴唱和声,呈现出与传统评弹有所不同的风貌。

  “大悲调”是淮剧声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年淮剧胡琴大王潘凤岭先生为《许仕林祭塔》新创的唱腔,昨晚梁伟平演唱的一曲“大悲调”选自淮剧新编戏《千古韩非》,唱出了淮剧“大悲调”浓墨重彩的时代风骨。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连载
   第A23版:阅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专版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指挥穿风衣上场
申江春潮曲亦香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7申江春潮曲亦香 2016-05-06 2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