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危险接触”频发,美俄“冷战”会不会重来?
宋涛
■美军公布的图片,指责俄军直升机曾在波罗的海环绕美军驱逐舰飞行
  最近,美国多次发布俄军战机与美军舰艇和飞机“近距离接触”的消息,并指责俄方举动近乎挑衅,极为危险。事实上,自从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美国、北约之间的“危险互动”就呈增多之势,令人想起“冷战”时期两大阵营间频频上演的“猫鼠游戏”,那么,美俄间的斗争是否会升级呢?

  “猫鼠游戏”似曾相识

  按照美军的说法,俄战机在最近数次的“危险接触”中行为“不安全”且“不专业”。其中,4月12日俄战机以“模拟攻击”姿态多次迫近在波罗的海执行演练任务的美军“唐纳德·库克”号导弹驱逐舰,一架苏-24战机甚至从距美军驱逐舰甲板仅9米处飞过。而在4月14日的接触中,美军一架RC-135侦察机在波罗的海上空遭到俄军苏-27战机拦截,两机间最近距离仅15米。俄国防部则声称己方军机的所有行动都严格遵守相关国际准则,并且是常见现象。

  常见吗?近年来,此类“接触”的确渐趋频繁。至于是否危险,那就要看用什么标准判断了。对“冷战”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忘记“巴伦支海手术刀”和“我舰奉命撞击你舰”这两个典故。1987年9月13日,挪威空军一架P-3B巡逻机在巴伦支海苏联海岸附近活动,并且不听从苏军战机的“驱离”警告,后者用垂直尾翼划开了P-3B的发动机罩。1988年2月12日,在黑海游弋的美国军舰进入苏联领海,宣示所谓“无害通过权”,遭到苏联军舰撞击,之后美国停止了在苏联领海范围内的此类行动。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一度无力也无意愿挑战美国海上霸权,但这种展示实力的行动也并未绝迹。2000年10月17日,美国和日本在靠近俄远东地区的公海水域举行演习,在美国“小鹰”号航母处于一级战备的情况下,2架俄军战机成功突破“小鹰”号的警戒网,多次在距航母桅杆仅10余米的高度飞过。

  “危险接触”为何频发

  军事专家指出,美苏两国早在1972年就达成了《防止海上意外协定》,对两国飞机和舰船在国际海空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制定了规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该协议,但此类“危险接触”依然频频发生,原因何在?回顾一下近些年俄罗斯周边安全态势的变化,就不难理解俄方为何越来越敏感,并在一些敏感地域表现得更加强硬。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幻想“融入西方”,但现实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进逼。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加入北约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仅剩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两段不衔接的海岸。与此同时,北约国家轮换派遣战机,为立陶宛等国提供“波罗的海空中巡逻”服务,迄今已有15个北约成员国参与其中,派出的空军部队已达37批。立陶宛等国不仅把本国的防空预警网络纳入北约体系,还与瑞典、芬兰等中立国签订空情数据分享协议,几乎把该区域的空中通道全部纳入监控。

  2015年6月,北约又在成员国防长会议上推出四项扩军和改革计划,其中包括在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建立6个地区指挥控制中心。与会防长们还讨论了如何加强北约的核威慑能力。2015年底,美国宣布东欧增兵计划,声称将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增加部署兵力和重型军事装备。

  此外,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演力度也大幅加强。以北约举行的“波罗的海行动”多国联合演习为例,虽然该项演习始于1971年,属于“年度例行军演”,但通常以保障航运安全和反恐等为主题,可是2014年6月的演习中却加入了防空、反潜、两栖作战等作战科目。

  “冷战”真的会重来吗

  面对咄咄逼人的北约,俄罗斯也频频采取“对等举措”。不仅高调举行军演和战备检查,还扩大了空军巡逻范围,派出军机测试北约防空体系的反应。按照北约的说法,2014年,俄方仅在波罗的海地区就实施了8次“测试行动”。该地区的相关国家同样对局势感到担忧。瑞典空军参谋长比约克格伦甚至认为,地区军事活动已“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水平”。那么,“冷战”真的会重来吗?

  有分析指出,重启“冷战”需要很多先决条件,包括要有两个实力强大的集团、要有完全对立的利益诉求、要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军事经济体系……如今,这些先决条件完全没有。欧洲国家还未从经济萧条中恢复过来,又遭遇难民危机。俄罗斯的外贸环境遭到打压,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即使是占霸主地位的美国,实力也大不如前。可以说,目前谁都没有重启“冷战”的实力。从利益诉求看,俄美间的矛盾属于传统国家利益之争。如何处理此类利益冲突,双方早就积累了无数成功案例,实在无须搬出“冷战”这种高成本、高风险、低可控性的剧本。

  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学者罗特科普夫将当前的形势称为“凉战”。他表示,“凉战”与“冷战”共有的特征是不涉及战场上的激烈冲突,两者的区别是,对抗双方的预期有所不同,“冷战”双方都期望压制对手,以便争霸,“凉战”则是保护(争夺)国家利益和国际话语权的手段。“凉战”的手段更隐蔽、火药味更淡,往往以非传统、非常规的形式进行。在各方控制下,种种看似危险的行动其实只是“凉战”的表现形式。宋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连载
   第A23版:阅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家装专版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高级军事顾问
导读
兰州舰参加海上安全与反恐联演
“危险接触”频发,美俄“冷战”会不会重来?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B01“危险接触”频发,美俄“冷战”会不会重来? 2016-05-06 2 2016年05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