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空虚,战乱将至
巴尔米拉地处叙利亚中部,罗马帝国时期,巴尔米拉绿洲是商队穿越叙利亚沙漠前往两河流域的中转站,是重要的商业中心,被称为“沙漠新娘”。1957年,叙利亚石油公司在施工时偶然发现巴尔米拉遗迹,这段璀璨的历史文明再度呈现在人们眼前。1979年,巴尔米拉遗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除了文化价值,巴尔米拉同样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它是叙利亚陆地交通枢纽,从这里前往大马士革、霍姆斯、代尔祖尔三大重镇均十分方便,巴尔米拉与IS“大本营”拉卡的距离也仅有170千米。巴尔米拉西侧和北侧的台德穆尔山脉可以俯瞰叙利亚沙漠,能够控制连接巴尔米拉与代尔祖尔的20号高速公路。因此,巴尔米拉及其附近的机场在叙利亚战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巴尔米拉附近还有贾扎尔油气田和沙耶尔气田,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也经过此处。
尽管巴尔米拉地位如此重要,但由于远离叙政府统治中心,加之IS只在2014年7月袭扰过巴尔米拉以东的沙耶尔气田,因此叙军逐渐放松警惕。由于其他战场吃紧,巴尔米拉的守军一再减少,到了2015年5月份,偌大的巴尔米拉城仅剩下几百名士兵。反观IS方面,他们暗中积蓄力量,还在巴尔米拉城内安插大量内应,这些危险分子成为埋在巴尔米拉的“定时炸弹”。
里应外合,痛失城池
2015年5月13日,1500名IS分子分成上百个分队,同时攻击巴尔米拉的政府军岗哨。更致命的是,城内有300多名IS追随者也趁机起事,充当向导。据生还的叙军士兵描述:“有当地人带着极端分子进城,如果没有他们帮助,这些外国人(指IS队伍里的外国雇佣兵)怎么知道该去哪儿,关键设施在哪里?”
考虑到叙军布防重点是巴尔米拉城南及东南郊机场,IS进攻重点选在其防御薄弱的城北,在内应分子的帮助下,北部城区于16日陷落。为了击退IS,叙军从17日开始空袭极端组织,地面部队一度夺回城北的两座山头。但IS没有放弃,他们之前秘密控制了北城郊外的15座村庄,被赶出城的IS分子以村庄为依托,与叙军展开拉锯战。
这段时间里,叙军在其他城市也陷入激战,无力向巴尔米拉提供更多增援。从5月13日至17日,叙军就在巴尔米拉牺牲了123人,尽管IS也被打死160人以上,但由于守军兵力处于劣势,整个态势对叙军极为不利。接下去的几天里,IS依托周边村庄向城内进攻,不断蚕食叙军阵地,连大马士革-巴尔米拉公路也受到IS狙击手威胁。为了避免守军被包围,叙军被迫弃城。
5月20日开始,叙军逐步放弃阵地,同时通知城内居民与军队一同撤退,为避免遭到IS破坏,博物馆内的一些文物也转移走了。21日,巴尔米拉基本落入IS之手。
正如IS在其他古迹干过的勾当一样,他们一占领巴尔米拉,就开始对城内的遗迹和文物展开野蛮的破坏活动,甚至杀害一生致力于保护古城遗址的考古专家哈里德。
仓促反击,难以奏效
丢失巴尔米拉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就发誓要反攻。7月初,叙军调集包括第67坦克旅、沙鹰旅、老虎旅在内的大批部队,此前部署在巴尔米拉以北的第550导弹旅负责提供火力支援。7月9日,突击部队进入巴尔米拉以西大约7千米的出发阵地。根据部署,第67坦克旅将从右路,沿32号公路向三角路口地带和农场方向进攻;沙鹰旅和老虎旅则位于左路,向古采石场和巴尔米拉西北城区进攻。
进攻初期,叙军进展顺利,沙鹰旅和老虎旅在7月13日夺取古采石场,第67旅也推进到靠近三角路口的驾校附近,但此后叙军遇到的抵抗越来越顽强,进展也逐渐放慢。IS与叙军围绕城外各个要点展开反复争夺。在古采石场方向,IS武装通过夜袭击溃了叙军,甚至把叙军赶出古采石场附近的阿马里亚村。而在驾校方向,由于IS占据三角路口旁边的制高点,令叙军第67旅的进攻屡屡受挫,难以继续推进。
令叙军攻势停顿的不只是IS的正面抵抗,更大的麻烦来自后方。IS深谙“围魏救赵”的策略,派出多支小部队,绕到叙军后方的T-4空军基地展开偷袭。该基地位于巴尔米拉城以西约60千米,是32号公路与30号公路的交汇点,也是叙军进攻巴尔米拉的大本营。此处遭袭,迫使叙军从前线抽调兵力回援,前线的攻势只能暂停下来。
至8月初,叙军右路始终未能占领驾校,左路也无法夺取古采石场,攻击陷入停滞。与此同时,IS武装却于8月4日对巴尔米拉与大马士革之间的盖尔亚廷镇发动进攻,他们动用装满炸药的“自杀卡车”,给予叙军巨大震撼。为了保住这一要点,巴尔米拉前线部队不得不陆续回撤,增援战况紧急的地区。到8月中旬,巴尔米拉前线只剩下第67旅,攻势难以为继。叙军对巴尔米拉的第一次进攻无疾而终。
外援到来,重新上阵
9月30日,俄罗斯派出战机协助叙利亚政府打击国内反对派和极端组织,紧接着大批俄军特种部队和军事物资涌进叙利亚,战场态势顿时发生改观。此后,叙军不仅收复大片失地,还集结起大量机动兵力。
从2015年底开始,叙军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巴尔米拉的打击和封锁力度。11月,俄罗斯与叙利亚的战机对巴尔米拉及其周边地区展开持续空袭,重点打击IS设在城西的防御阵地和从拉卡向巴尔米拉运送物资的车队。与此同时,叙军地面部队也对IS发动小规模攻击,逐步压缩IS的地盘。吸取之前的教训,叙军把战斗重点放在古采石场附近,力求在北线改善态势,夺取有利地形,为后续进攻创造条件。
2016年2月27日,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实现停火,这使得叙军能够集中兵力与IS决战。尽管俄军从3月15日起撤离部分作战部队,但对叙军反IS作战的支援力度没有减弱,甚至还派出地面引导人员渗入巴尔米拉,为战机指示目标。从3月初开始,叙军重新云集在巴尔米拉外围,俄军每天都有20-25架次的战机空袭IS阵地。在进攻巴尔米拉的队伍中,叙军王牌沙鹰旅补充大批俄制坦克装甲车辆;老虎旅被扩充为师级部队,下辖共和国卫队第14特战旅和两个团;第18坦克师除了上次参战的第67坦克旅外,又增加第134旅;骁勇的叙海军陆战队第1、3团从西部战线抽调过来;此外,亲政府的叙利亚沙比哈民兵和来自伊拉克、黎巴嫩、伊朗的什叶派志愿军也赶来助战。实际上,叙军攻城总兵力超过两万人,比上一次进攻几乎增加一倍。
地面战打响后,叙军稳扎稳打,不追求攻击速度,每天只推进几百米,逐步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不给他们反击和渗透的机会。到了3月13日,叙军攻占古采石场附近的800高地、阿姆丹山和塔哈尔山,为下一步进攻打下基础。在另一个方向,沿32号公路攻击的叙军第18师也把战线推进到三角路口附近。需要指出的是,同一时期,为了迷惑IS的注意力,叙军还向霍姆斯以东被IS占领的101号油井地区发起佯攻,进一步分散了IS的兵力。
被困在巴尔米拉城内的IS武装仍企图利用反击和渗透来打退叙军,但兵力充足的叙军不吃那一套,各部队相互呼应,让IS分子很难找到渗透的空间。为了压制IS的反击,俄军也加大空袭力度,仅3月19日一天就出动70架次。空袭中,俄军特种部队中尉普罗霍连科在引导战机过程中牺牲,当时他发现被IS分子包围,便用无线电呼叫战机对其所在位置实施轰炸,与敌同归于尽。战至22日,IS不仅失去古采石场,还把三角路口及其附近的卡塔尔庄园高地丢掉了,这意味着通往巴尔米拉市区的大门已经打开。
铁壁合围,严密梳剿
经过半个多月的外围消耗战,巴尔米拉的IS守军被严重削弱,3月23日,感到时机成熟的叙军发起总攻。根据部署,叙军兵分三路:北路包括老虎师和沙鹰旅,他们绕过巴尔米拉北郊,直取城东南的机场,切断IS退路;中路主要是海军陆战队第1、3团,他们保持对城区西侧的压力,稳步向前推进;南路以第18师为主,向巴尔米拉古城遗址和城南的种植园前进,联手北路部队封闭包围圈。为了配合地面作战,俄叙空军也加强空袭力度。
面对气势如虹的叙军,早已筋疲力尽的IS武装根本无力抵抗。3月23日当天,中路叙军将战线推进至7号公路与32号公路的交叉路口,占领位于路口的拉赫曼加油站,这里距离巴尔米拉城区仅3千米。北路叙军将IS武装击退到远离古采石场的位置。24日,叙军进展更快,北路叙军一口气向北推进到巴尔米拉北城郊外的阿马里亚村,兵临村子东面的苏卡里山;南路叙军夺回巴尔米拉古城遗址,并推进至种植园内;中路叙军进展相对较慢,但也占领了迪贾米亚区和巴尔米拉医院。兵力不足的IS只得收缩到市区,并在各条道路上密集布雷,希望借助城内复杂地形负隅顽抗。
3月25日,叙军调整作战计划,一方面把北面战线向更远的地方延伸,确保侧翼安全,同时南线部队也完成对种植园内残存的IS分子的清剿。这一天的战斗结束后,叙军控制了巴尔米拉外围所有高地。26日,北路叙军留下部分人马继续清剿阿马里亚村内残余的IS分子,主力掉头向南,直扑机场,完成合围。3月27日,彻底封闭包围圈后,叙军开始对市区内的IS分子进行逐片清剿,由于残余的IS分子仅剩500余人,零星的抵抗并没有持续多久,到3月28日,叙利亚官员可以自豪地宣布完全夺回巴尔米拉。
在夺回巴尔米拉的战役中,叙政府宣布歼灭极端分子400余人,击毁25辆坦克、100余门迫击炮和300多辆皮卡。整个地区被肃清后,百姓正在返回家乡。叙利亚政府还邀请俄罗斯出动工兵进行排雷,为恢复古城正常生活创造条件。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