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将参加大学组织的先修课程、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作为自主招生的前提条件或者与自主招生考核工作挂钩,影响考核的公平公正。”
——教育部3月29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公开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规定。
“虽然比赛的自主招生认可不仅限于主办方北大和清华,但北大和清华同时作为主办方和招生方,不免存在问题。实际上,这是比赛应该由大学主导还是由社会机构组织的问题,大学本来就是独立的学术机构,可以作为委员会去评价,但不应该作为主导的一方。如果主导比赛,结果一定会变异成抢生源,造成招生乱象。”
——教育专家熊丙奇分析,大学成了主导方,导致比赛变异。
“严格讲,‘北大培文杯’比赛存在问题。比赛虽然不是高考和考试,但实际上包含了筛选学生的意图。‘北大培文杯’比赛指明获奖者可获得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推荐资格,这种奖励让很多慕北大、清华之名的人来参加,比赛成为了进入该校的一种门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显然,越是与高考联系紧密的写作大赛,越易于催生选手的作弊动机。攀附高考的写作,滋长了学生对文学的功利心,某种程度上也背离了文学的初心。仅通过一两篇文章就能上名校,这是文学的幸事,也是选手的侥幸。相较于普通高考,写作大赛在选拔人才方面所面临的风险更大。”
——时评家胡爱萍
“此类比赛应该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举办及评判,而这样的第三方评价不应为某学校的考试和招生做参考,应该只提供客观的参照。”
——中国青年报评论。
“这种现象,一方面与各地的教育政策有关。比如有的省在招生政策中就有所倾斜,把最好的生源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打造‘高手集中营’。另一方面,随着保送生政策的调整,以往奋斗到竞赛一等奖前多少名就能获取保送资格,到现在只有极少数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学生才能获取保送资格,‘投入多,产出少’,让很多原本对竞赛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选择了放弃。”
——江苏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分析。
“2013年江苏高考保送生人数442人,2014年203人,2015年206人,2016年188人。随着政策收紧,高考保送生人数进一步缩水。”
——扬子晚报
本栏编辑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