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分析,新SAT考试考生人数锐减和学生观望情绪浓厚有关。“每一次SAT考试都会有分数记录,因此,申请学校虽然允许考生寄送最好的分数,但参加SAT考试次数越多,会有刷分嫌疑。大家对首考都心里没底,也不知道难度究竟如何。”
首次考试观望情绪浓厚
由于中国内地至今未设SAT考点,因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内地考生打着“飞的”前往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等亚洲考场参加考试。作为中国香港地区SAT考试最大的考点,香港亚博中心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场考试都要接待上万名中国内地考生,然而,7日的亚博却显得热闹不足,首场考试只启用了一个7号展馆。虹口区一所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陈同学是第二次参加SAT考试,她告诉记者,和上次参加考试时,铺天盖地挂满机构广告或机构搭台激情宣讲不同,这次许多中介机构都显得“有气无力”,“考生人数也明显少了不少。”
知名升学顾问、澳盛教育总经理袁正翔坦言,首场考试考生人数锐减是必然的。“一方面,SAT考试并非参加的次数越多越好,参加得太多,很容易被考试主办方和高校认为有刷分嫌疑,产生留学申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新SAT考试由官方公布的样题和指南均非常有限,培训机构和考生心里都没底,因此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提前签署考试保密协议
前几年,中国SAT考生满分、高分满天飞,曾引发SAT考试主办方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以下简称“CB”)对亚洲考生诚信的质疑。“一来,中国学生向来擅长应试;二来,旧SAT考试题库老旧,国内培训机构就利用全球考场地理时区时间差,让培训教师前往提前开考的北美考点窃取考题,透露给亚洲考点的学生,创造了许多满分神话。”但是,一位留学培训界资深人士预测,改革后的新SAT考试制度更严格了,很可能会让原本靠真题应试的培训机构面临重新洗牌。
为了降低“作弊率”,CB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将一些原先报考3月北美首考的、超过22岁的成人考生转考到了5月,更发出通知要求考生提前签署考试保密协议,以防考后泄题。在近日CB给参加6月新SAT考试考生的邮件里,记者看到,CB称为确保考试公平性,确认考生参与考试的目的(为申请大学、奖学金或财政资助等),6月考生要在2016年4月19日下午5时前完成考试保证书(verification form)的填写。如果,收到邮件通知的考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填写,CB将取消其2016年6月的SAT考试资格,并退还报名费用。
不需要大量机械背单词
新SAT总分数从以前的2400分降到了1600分,而且,为了鼓励考生作答,以前答错倒扣分的政策取消了。不少参加了亚洲首考的上海考生告诉记者,改革后的SAT考试阅读量增大了,尤其增加了不少涉及到美国建国文献和科技文章,其中最多的就是科技类阅读。“最大感受就是考试时长长达6小时,我从早上8时进考场,一直考到下午2时。”小陈是上海东北片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参加SAT考试。
“CB推行SAT考试改革,一方面确实和题库太老、泄题太多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和另一个美国主流考试ACT的竞争考虑。”沃邦国际教育全国教学总监江奇老师说,有不完全数据显示从2012起,ACT考生就占了全美考生近一半,ACT词汇难度低于旧SAT而且更偏重科学,所以SAT改革其实也是为了降低难度、争抢生源。“从新SAT考试的反馈来看,阅读对绝大多数英语不是母语且不追求太高分数的中国学生来讲其实变得相对简单了,因为相对于旧SAT来讲,准备新SAT的阅读变得不那么枯燥,至少不需要大量机械背单词。”
部分大学不再强制规定
SAT考试历来是进入美国名校的敲门砖,SAT成绩受到美国4000多所大学的认可,而SAT考试进入中国也有了近十年历史,它不单吸引了每年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内地学生涌入中国香港地区参加考试,更催生了一个贩卖答案的留学“黑色产业”。其实,近两年来,随着SAT风波不断,部分美国大学已经不再强制要求申请者提供SAT成绩,而是将其变为录取的选择性参考标准。一份来自哈佛的调查报告曾显示,美国有超过850所可授予学位的学校不再强制要求申请者提供SAT或者ACT的考试成绩,其中包括200所排名靠前的学校,其中就有纽约大学、布兰迪斯大学、汉密尔顿文理学院等。
波士顿学院招生官日前在沪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SAT成绩虽然能部分预测申请者大学初期的表现,但旧SAT的考试内容和学生在高中所学的知识关联度不大。此外,追求学生群体构成的多样性,也是部分大学放弃SAT作为必要申请条件的原因。“原本标准化考试是为了给不同阶层的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大学申请标准,但近几年针对SAT、ACT等标准化考试的辅导产业兴起,辅导费用高昂,这也造就了一定的不公平性。”据了解,SAT此次改革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提高其考试内容和高中教学大纲基本要点的关联度(face validity)。
不过,留学专家也提醒说,目前而言,大部分美国大学还是将SAT或ACT成绩列为申请的必要材料之一,学生要提早做好合理规划,以免错过考试时机。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