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没公车就可以不下乡?
汤嘉琛
  汤嘉琛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利用率。但新华社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等情况。

  一些基层干部声称“没公车不下乡”,表面上看是在打车补的算盘——“下乡越少,落袋越多”,实质上暴露的是却是作风问题。把能否申请到公车、拿到多少车补当作是否下乡的条件,一说明他们对下乡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说明车补被这些人当成了福利。拿“没公车”当不下乡的借口,说到底就是懒政。

  下乡必须坐公车吗?显然不是。过去没有公车的时代,不少干部即使坐火车、乘汽车甚至骑自行车,也要到基层听取鲜活民声。虽然如今时代不同了,但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优良,没条件也会创造条件去下乡;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在认识上、作风上有问题,即使有公车,下乡效果也难以保证,还会为不下乡找新的借口。

  公车改革推行的时间不长、货币化补偿机制尚不够成熟,这些都是车改过渡期的正常表现。但对于“没公车不下乡”的懒政,不能姑息和纵容。推进公车改革的初衷,既包括减少行政开支,又包括提高行政效能,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我们甚至不排除,有些人嚷嚷着“没公车不下乡”,是想用软抵制延宕公车改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方面,当“没公车不下乡”成为许多基层干部的共同选择,有关部门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干部下乡的考核。对于很多职能部门来说,下乡调研不是可去可不去的选答题,而是不去就涉嫌失职的必答题。在要不要下乡、下乡频次、下乡效果等指标上,要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加以约束,不能“任性”。

  另一方面,“没公车不下乡”所暴露的公车改革后遗症,也要在技术层面加以重视。比如,对于车补没有落实到位的,应该想办法督促落实;比如,车补已经发放到位的,应该尽可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已领导车补仍拒绝下乡的干部要依法依规处置;再比如,车补分配是否应适度向一线倾斜,也值得考虑。

  “为官避事平生耻。”无论找什么借口,不作为、懒政都是领导干部之耻。真有一颗为民服务之心,真愿意通过下乡体察民意,总能想到解决办法。比如,一些地方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与网络约车平台合作,不仅有效解决了目前“人多车少”的矛盾,还增加了下乡考察的透明度。这种转变思路的做法,值得借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没公车就可以不下乡?
卡车的难题
亡羊补牢
禁烟先得治“烟草业之病”
关上“赞助”偏门
“藏獒神话破灭”是幸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没公车就可以不下乡? 2016-05-30 2 2016年05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