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太多练得少
硬件好软件差
不少市民表示曾去过健身房,目的是为了更科学地锻炼。“网上有很多教程,但更希望能有真人辅导一下。”不过,市民也坦言,健身房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健身房的人实在太多了。”有市民表示,自己更期望健身房的环境能够安静一些,“下班运动就是为了放松。要是人太多,练不上或练不好,就得不偿失了。”
“有的健身房硬件到位了,软件却不到位。”市民表示,健身房教练的好坏是衡量健身房好坏的标准之一,“有的健身房私教推销时花好稻好,到真训练时就爱理不理。”
还有市民表示,自己会优先考虑“离家近”的健身房。
店家说关就关
私教良莠不齐
采访中,不少市民谈起自己在健身房遇到的“坑爹”事儿。
“我在一家健身房办了年卡。后来,老板突然把健身房转让了,我的几千元钱也打水漂了。”市民称,私人健身房运营状况不稳定,容易引起经济纠纷。
“请了个健身房私教,但他上课马马虎虎不说,还不停地向我推销别的课程。想看他们的资质,推三阻四;想退课,简直是阻碍重重。”市民表示,健身私教良莠不齐,管理无序也是健身行业的一大乱象。
明确收费规范
不应急功近利
市民也对健身房的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健身房还是要有明确的行业守则。”市民建议,“比如一些器材训练,要专门配备教练来管理,并提供专业指导。”市民认为,健身房应该明确树立“安全至上”的观念。
还有市民提议:“健身项目,私人教练应该明确收费规范。”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健身房的审核,“一些不合规的教练就应该严肃处理。”
“健身房也好,私人教练也好,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不应急功近利。”市民坦言,一些学员希望能短时间见效,但健身房应尽到提醒义务,“至少科学地设定计划,而不是刻意强调效果,这也是对学员负责。”
新民网 卞英豪 蔡黄浩 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