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大学的“国际化困局”
吴宇桢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日前公布了2016年亚洲大学排行榜,曾连续3年夺冠的日本东京大学骤跌至第7位,跻身前100名的日本大学亦从去年的19所减至14所。报告指出,对国际化积极性不高以及对高等教育投资不足,是日本大学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

  在许多日本人看来,这种“逆转性的陷落”难以接受。就在几年前,新闻里还充斥着“东大第一”之类志得意满的表述。然而变化并非毫无征兆。东京大学仍在排行榜榜首之时,知名杂志《东洋经济》周刊便一针见血地提出了“日本大学的弱点”,其中最具争议的莫过于“国际化进程的迟缓”。

  “国际化”并不是个新问题。“开放大学,接受更多优秀的外国研究人员和留学生,增加通用语英语的授课时间,向国外派遣日本研究人员和留学生,进一步激活教育研究,提高整体水平。”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天野郁夫曾描绘过国际化日本大学的理想愿景。

  然而现实却很微妙。作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东京大学2011年率先提出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秋季入学”制度,引发社会激辩。5年过去了,实施情况却没有进展。前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宏坦承:“对于国际化,日本的立场是微妙的。”

  其实,日本的大学制度起初也是舶来品,明治时代从外国引进,当时的教员多是外国人,沿袭了西方9月入学的传统。但很快教育进程便本土化,典型例子就是日本特有的春季入学制度,由于日本会计年度和就职开始时间是4月,所有学校均改为4月入学。展现日本人强烈本土化意识的最新例子,是东京工业大学校长在入学典礼上,面对台下清一色日本学生,用英语演讲,本意是表明推动大学国际化的决心,结果被质疑“在说日语的地方广泛推广英语的居心”。

  日本大学落后于全球化浪潮,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天野郁夫认为,应归咎于“日本大学一味奔走在本土化道路上的‘封闭结构’”。对此,牛津大学教授苅谷刚彦认为,各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构成背景各异,不能完全类比。增加英语课程、外国教师等当下时兴的 “全球化战略”并不会令日本的大学拥有真正的竞争力,“展示具有日本独特附加价值的教育和研究领域,这才是合理的做法”。

  可以预料,强调日本价值观的本土思维与强调进一步开放的国际化观点,在日本社会针锋相对的辩论仍将继续。在这个意义上,“国际化困局”并不仅仅是日本大学的问题,真正的挑战是对于整个日本社会“内向型”价值取向的取舍。想要真正改变这一点,并不容易。      本报记者 吴宇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英国小学将用“中式方法”教数学
日本大学的“国际化困局”
广告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6日本大学的“国际化困局” 2016-07-14 2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