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9℃的高温,空调陆陆续续坏,工程师来了五六趟,工人修了10多次,空调面板换了四五趟,水泵也换过。”一次次排解问题,一个个零件更换,今年夏天空调还是又坏了,报修后在“等待—催促—等待”中,整整4天没有空调的黄先生只能搬到女儿家,“说好6日下午来修的,结果我女儿等了一个晚上没有来,第二天人中暑了不舒服。”
7日16时,维修人员“毫无预告”地上门了,“幸好那天女婿提前回家了。”黄先生告诉记者,然而空调还是修得“半吊子”,明明设置16℃,面板温度还是显示28℃,“风是有了,但开一个晚上还是被热醒了。”如此反复折腾后,黄先生表示,他不想再这样频繁小修小换了,因为按照合同这套系统只能保修“两个使用周期”,今年夏天过后,空调就过保了,他希望物业和开发商要么给他换一台全新的系统机器,要么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小区所属开发商工程部负责人陈浩表示,目前空调还在维保期,他们将根据报修安排人员上门来修。过了维保就要居民自掏腰包?“不一定,要看原因”。对于黄先生提出更换新机器,陈浩表示“不能作主”,但承诺会将居民诉求向上级反映。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