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日前向媒体反映,7月14日,他通过中通快递寄出一款全新超人玩偶、一张全球限量版海报及限量认证书。当日,他发现收件快递员在朋友圈晒出多张玩偶照片。而收件人王先生则发现,海报及限量认证书均已丢失,该海报以1999美元买进,还花了66美元的运费,目前在网上的售价达到了1万多元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
本报为此推出民调,截至今日10时,共有4850位网友通过新民晚报邻声APP、新民网、新民晚报新民网官方微博等平台参与此次调查。
调查中逾六成(68%)网友称:“可恨,应依法追究违法者”。网友“Jason_Channn”留言:“非法倾占他人财产,这不是犯罪?”网友“zhulizheng1988”则提醒:“刑法253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信件、电报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盗窃其中物品的,按盗窃罪从重处罚。”
但也有8%的网友表示:“算了,快递员年纪小不懂事”。同时,有4%的网友表示:“快递贵重物品应先保价”。此外,还有两成网友表示:“快递业发展快应有更严监管”。
从本次调查看,大部分网友认为应依法追究拆包者并强化对快递业的监管。私拆快递包裹不仅危及包裹寄送者的财产安全,更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隐私。执法部门理应及早介入,依法追责。目前《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中虽有对“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但具体如何处罚出现私拆包裹问题的相关企业则还缺少有操作性的条款,希望早补法律空白,让快递业及早提高保护通信自由的内控意识,这样从业者“拆包”陋习才能绝迹。新民网记者 沈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