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开幕
~~~“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开幕
~~~“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开幕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看“周碧初蓝”去
“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开幕
乐梦融
▲ 1968 《雪景》 61×50
▲ 周碧初的新闸路画室
▲ 晚年的周碧初先生在作画
  1968年冬,上海落下一场大雪,从新闸路1296号的三层小楼南望,静安的街景朴素又含蓄,中苏友好大厦的尖顶在远处伸出。中国油画前辈、海派艺术名家周碧初用画笔将那一刻上海的静谧定格了。

  今天下午,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由上海油雕院和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的“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正式开幕,上海油画雕塑大师(名家)文献系列展第四场用两层楼的空间来回顾周碧初先生的艺术人生,将他的画室原样复制到美术馆,是向这位对印象派风格格外偏好、又借鉴中国传统笔墨的色彩大师致敬。

  “周碧初蓝”环绕展览馆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的两层空间被灰蓝色的环境所包围了,色调幽雅富有诗意,令人深思之慨。这一抹独特的蓝提取自周碧初作品里画着的天空,色彩不张扬,就如画家本人的低调个性。这一调制的蓝色无法归类,被展方称为“周碧初蓝”。

  周碧初(1903-1995),福建平和人。1925年留学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30年回国,先后在厦门美专、上海新华艺专、杭州国立艺专、上海美专执教。上世纪50年代旅居印度尼西亚10年,并在印尼享有盛誉,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聘请其为《苏加诺总统珍藏世界名画集》艺术顾问,并收藏了他的油画作品《言子墓》。1960年周碧初回国在上海美专任教,桃李满天下,邱瑞敏陈逸飞夏葆元等周碧初学生,成为了上海美术的中坚力量。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介绍,这次展览从整体概念到细微枝节都力求呈现出学术性和文献感,通过文献与作品的对照、历史资料与学术成果的堆叠,以干净的设计元素还原历史本质,表现历史演进的过程,从福建平和霞寨一个名叫深渡的小山村说起,那里是周碧初先生的出生地,他晚年在艺术技法上的自我超越,展现周碧初先生艺术与学术上的精神融合。

  二楼完全还原画室

  二楼的展厅还原了周碧初先生在新闸路住所的画室,这里放着周碧初用过的躺椅,靠背上的藤条已经散叉开,极具生活气息,橱柜很是平凡,但橱门板上贴着唐云赠送给周碧初夫妇的两幅画作的原作,年代久远,色彩已经泛黄了。可以远眺的窗口,展览方别具匠心地复制了《1968雪景》作品,窗户可以打开,形成三维空间的观看感。画室对面则播放着周碧初先生的艺术纪录片。策展时,院长肖谷等一行9人拜访了周碧初先生旧居。在周碧初女婿朱庭桂先生、外孙汪涛热情接待下,对展览所涉及到的“画室还原”专题板块进行了现场办公,当场挑选了部分实物和家具。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一楼展厅呈现的是周碧初先生艺术人生的七个重要篇章,从“启蒙与熏陶”、“求学与从艺”、“留学与求索”、“执教与创作”、“探索与实践”、“教学与创作”、“研究与融合”,以及风景、人物、静物、民俗、黄山等五个专题板块;二楼展厅则分为了六个部分组成多元化的视觉场境。

  油画民族化成绩斐然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介绍,周碧初先生是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百年油画发展历史上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人群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中成就斐然。

  他融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长期的探索与奋进中形成了自己丰厚的艺术积累和独特的学术面貌。在早年留法时,他的老师就对他说过中华民族的艺术博大精深,他对此铭记在心,那时候开始就决心将所学得的西洋画知识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相结合,走出自己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

  观众可以在这次展览中看到周碧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早期作品带有印象派的格调,以细小笔触和丰富色彩表现巴黎市郊;上世纪50年代面对南洋风光正值他的壮年,他将色彩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画中包涵着强烈的情感和深厚的功力,此次展出的《印尼风景》就是一张代表作,偏重于色彩,并减低了色阶的关系,创造出了清新温和的画面,不强调明暗关系,如汪亚尘所评价那样“强烈鲜艳的色彩之上而不失去自然的真”! 他的作品以风景静物居多,但《少女》难得的人物画也出现在了本次展览上。

  本次展览将通过详实的油画原作、文献史料、照片资料、实物手稿及多个视频系统展示周碧初先生丰富的艺术人生和潜藏的学术脉络,是迄今为止有关周碧初先生最为系统、完整、深入的学术研究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献展得到周碧初家属提供了周碧初先生各个时期的油画原作50余件、速写20余件,为历届文献展中展出原作最多的一次,其中不少作品为首次对公众展出。此外,展览提供了许多珍贵文献资料,包括上世纪40年代展览的手绘海报、30年代出版物、周先生教学笔记、证件、展览请柬等。本报记者 乐梦融

  马上评

  不仅仅是展览

  通过几年的努力,“文献展”已经成为上海油画雕塑院重要的学术品牌展。过去3年间,该院相继推出了“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这里阳光灿烂——哈定文献展”,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学术影响力。

  然而,展览不仅仅是展览,不仅仅是让观众在有限的展厅内观赏展品。此次“周碧初文献展”,在为期1个多月的展览期间,主办方共设计了9场公共教育活动。其中,既有学术性讲座3场,也有数场跨界类的艺术活动,包括音乐专场、纪录片专场、思南读书会,以及3场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另外,有意识地借助最新科技,比如与雅昌艺术网合作,引入VR科技的流动美术馆;与“空艺术”合作,增设二维码和音频连接,收听重点作品的语音导览和公共教育活动的音频介绍。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25日。从开幕式那天开始,包括此后的每次公共教育活动,主办方都为每位参与活动的观众准备一张精美的明信片,每期不同,共计一套10张。此次周碧初文献展纪念明信片为有限印制,记得参加每次的活动,方可收集齐全。

  一场展览,除了在展览本身的系统性与学术性上做足文章,还可以在公共教育方面狠下功夫。让更多的文化艺术财富为公众所享受,也主动承担起一个公立美术馆在艺术普及性教育方面的社会职责,“周碧初文献展”的做法,值得点赞。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目击
让中国越剧置身世界语境
走,看“周碧初蓝”去
记录生活“难忘的瞬间”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走,看“周碧初蓝”去 2016-07-22 2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