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夏季天气炎热,户外演出不利于演员上妆和穿戴厚重的戏服及道具,课植园内的《牡丹亭》原本都是停演的。但为满足远道而来的评委,此行一心想要领略昆曲这一世界非遗的独特魅力,小提琴比赛组委会临时和园林版《牡丹亭》制作人兼主演张军联络,特别在周六当晚加演了一场45分钟的折子戏专场。演出按夕阳西斜时间开始,“游园”中明媚娇艳的杜丽娘带着丫鬟逛园子,一直演到明月高悬,为了一场春梦而送了命的二八少女“离魂”而去……“为爱而死,为爱复生”的传奇震撼心灵、婉转耐品的“水磨腔”满足了挑剔的耳朵,雅致细腻的表演让评委们倾倒。
大赛评审委员之一大卫·塞隆看后表示,朱家角是个和国际化的上海都市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水乡平静整洁,人们友善亲切,让他恍惚间已走出了城市的喧嚣。当塞隆得知将要去看一出中国戏曲时,他原以为要盛装出席的,像在西方看歌剧一样。经工作人员解释及亲身体验后,他才发现,这是个十分舒适悠闲的经历,在园林里的昆曲表演也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大卫·塞隆的夫人琳达·塞隆在得知《牡丹亭》所有演员都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又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演出,十分佩服。她还发现中国戏曲的唱腔和她之前所了解的任何一种歌唱方式都不同,感觉很新奇。
在园林中看昆曲对评委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体验,人为的表演和自然的园林交相呼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当晚,突如其来的大风恰好出现在“离魂”一折,杜丽娘的鬼魂正被带往地府,风卷刮着树叶沙沙声带来天然的音效,让不少评委错觉“剧场效果”太逼真。短短45分钟,让意犹未尽的评委们盯着工作人员追问个中细节,生怕自己拉下全本的精彩。法国评委埃马纽埃尔·翁雷德在晚餐时还邀请张军有机会一定要去法国演出。并强调要原汁原味的。当得知全本的竟要二十多个小时,他更为兴奋,直说“这个好!”
在朱家角,评委们还尝了芡实糕,看了糖画技艺,收了“好人卡在”,一路闲逛一路了解风土人情。得知这就是当地老百姓以前的生活原貌时,有评委惊叹“这非常了不起,保留的都是文化。”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