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加长版”的伏天在上周终于落下帷幕,经过近两个月的高温袭击,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早晚温差较大,部分市民会感觉胸部不适。近期,胸痛门诊就诊人数明显上升。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专家张雅君教授表示,由于胸闷胸痛的发病原因复杂,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她提醒,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要养成经常测量血压的习惯。出门应随身携带药物,最好与人结伴同行。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颈椎病也会玩“变脸”引发胸痛
胸闷胸痛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那么是否所有的胸闷胸痛都因心血管疾病而起呢?张雅君教授介绍,引发胸痛的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冠心病是较为常见、危险性极大的胸痛病因之一。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患者不容易被发现,症状较为明显时,早已出现了严重的病理性改变。除此之外,大约50多种疾病都可造成胸闷胸痛症状,这些疾病涉及骨科、消化科、皮肤科、神经科、五官科等诸多科室。张教授说道:“在胸痛门诊中,多数是非心血管疾病的疼痛。由于每位患者对胸痛的反应不一致,临床上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
市民陈小姐近来发现自己胸闷胸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一开始她还误以为是心脏出了问题,几经折腾后才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颈椎病引起的颈心综合征。张教授解释道,这是由于颈椎压迫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等一系列症状。“有些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因为每天在空调房里办公,又衣着单薄,脊背很容易受寒,诱发颈椎病,从而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有人因此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事实上,很多胸痛问题可能并不全是心脏病引起的。”
张教授介绍,颈椎不适引发的胸痛有一定特点:一是持续性胸痛时间很长;二是伴有肩背部疼痛、上肢胀痛麻木;三是胸痛与不良姿势有关,每当长期保持这种不良姿势就会发病;四是胸痛时含硝酸甘油无效;五是按正规的冠心病治疗效果不佳。专家建议,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来说,如果出现类似症状,需行颈椎相关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发生胸闷胸痛别总是“忍一忍”
胸痛往往是作为某种疾病的症状出现,但对于偶尔发生的胸痛大多数人都不以为意,然而,很多致命事件往往是因为忽视了细微的胸痛而耽误了病情。张雅君教授提醒,胸痛的性质取决于疾病的程度。据了解,胸痛分为二类,一是急性,二是慢性。急性胸痛的患者可在几分钟之内出现心前区或者从颈部到腹部这一区域的剧烈疼痛,严重的病人可伴有如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等,将危及生命。这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肺梗塞的表现,需立即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救治。
以急性肺栓塞为例,专家介绍,该病是中老年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术后病人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发作时会发生胸痛,即胸痛呈刺痛、绞痛,也有的患者出现吸气时胸痛会加剧。除了胸痛患者还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症状,严重者因突然胸痛昏厥休克而死亡。
“当出现急性胸痛时,患者应立即召救护车,并在家中等待急救,争取时间。有冠心病病史并有处理疾病治疗经验的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病情,那么可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含服硝酸甘油,能够有助于减轻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对于没有疾病治疗经验的患者来说,就要依赖于急救医生的抢救。”
张教授强调,急性胸痛往往来势汹汹,可对生命造成威胁,慢性胸痛时间相对较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却常常被患者忽视。她建议,生活中要注意辨别胸痛症状、性质,比如针刺样痛、压迫性痛、撕裂性痛、持续疼痛发生的时间与发作诱因及伴随症状,这对胸痛的病因鉴别十分有利,每年度的体检对胸部疾病的早起发现也十分有帮助。所以,不要忽视胸痛的危害,及早做好身体各部分的预防保健工作。
季节交替护心记得饮食清淡多喝水
眼下正值夏秋之交,天气渐趋凉爽,但夏日的余温仍旧存在。张雅君教授提醒,此时人体大量排汗,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产生血液浓缩。
张教授建议,夏秋交替之时,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调整身心,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夜间防止受凉。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此外,还需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谨防缺血性损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疾病。张教授强调,由于高脂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仍应以清淡为主。“心血管病人一定要坚持服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每日还要保证饮用1500~2000毫升水。”
专家简介
张雅君
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心血管专业。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VIP中心主任,原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特需中心主任。
上海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远程医疗学会心脏监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参加国家九五高血压课题研究,完成先心病、冠心病研究的多项课题,多次获科技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