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独立求职前安排一份最长75天的临时工作以降低再次犯罪率~~~
独立求职前安排一份最长75天的临时工作以降低再次犯罪率~~~
独立求职前安排一份最长75天的临时工作以降低再次犯罪率~~~
独立求职前安排一份最长75天的临时工作以降低再次犯罪率~~~
独立求职前安排一份最长75天的临时工作以降低再次犯罪率~~~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立求职前安排一份最长75天的临时工作以降低再次犯罪率
美国:帮刑释人员就业有个好模式
沈敏
■ CEO的工作人员在清扫纽约一座公园 图GJ
  文 / 沈敏

  在美国,不少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降低再次犯罪率,纽约非营利组织“就业机会中心”(Center for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CEO)以其特殊而颇有成效的救助模式受到关注,更得到州政府和私人慈善家联手支持。对后者来说,这不光是做善事,还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投资。

  让刑释人员融入社会

  CEO模式听起来很简单:向有刑事犯罪史的人提供就业培训,为每人安排一份工期最长75天的临时工作,之后协助他们独立求职。对很多刑满释放人员来说,这几十天的短暂工作让他们在从监狱过渡到社会的彷徨期重塑信心,更好地融入陌生已久的世界。

  查尔斯·拉塞尔起初因毒品犯罪服刑4年,后来因二级谋杀罪在牢里待了25年。当他2014年夏重获自由时,外面的世界已变得十分陌生。他花了不少时间来适应那些变化:路上很多行人边走边看手机,那些看似喃喃自语的人其实是在通过蓝牙设备通电话。

  拉塞尔一度进入一家企业招聘的面试最终环节。面试官一听说他犯的是二级谋杀罪,马上退缩了,说上级不会同意她聘用拉塞尔。“(犯罪记录)是一个没法视而不见的事实,你摆脱不了它的阴影,”拉塞尔告诉《大西洋月刊》。

  不过,现在的拉塞尔每天西装革履,看上去更像个慈祥祖父,而不是重罪犯。他说,是CEO帮助他重获自信,为他提供面试培训,教他在面试中如何应对关于自己犯罪前科的问题:强调他在狱中良好的行为记录、学习成果,少谈犯罪原因。

  经过一周就业培训,CEO把拉塞尔安排进一个就业小组,一组5到7人,轮换着为法院、社区大学或公租房等公共建筑做清洁、设施维护之类的工作。组员们会互相鼓励,分派的监督员记录每个组员表现并打分,如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上班能否准时、工作是否努力等。初期一周工作四天,每天下班后能拿到当天薪水,第五天与咨询师见面,为克服自己找工作的障碍接受指导。

  临时工作满30天后,CEO安排的每周工作天数逐渐减少。它想让每个人明白最终得学会自己找工作,但不会因此停止帮助。总会计师特里·埃利斯说,咨询师会告诉组员,拿到手的第一份工资要用来买几条裤子,下次可以买条领带,然后是正装衬衫,日后应聘时他们就有身得体服装可以穿。埃利斯也会指导组员如何推销自己,提醒他们面试中不要用太多俚语。

  临时工体验意义非凡

  几乎每名刑满释放人员都面临如何被社会重新接纳的问题。由于歧视,他们求职、就业时处处碰壁,而一旦难以靠正常途径谋生自立,很多人会因此重新坠入犯罪深渊。每年全美大约有70万人获释出狱,而重新犯罪率平均为40%。

  美国有数十个帮助刑释人员重新融入社会的组织,做的事大同小异:提供就业培训、帮助申请住房、入读大学培训和心理咨询等。CEO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它为刑释人员提供了一份真正的工作,哪怕是临时工。执行总监山姆·谢弗说,这正是CEO模式的关键环节。

  对那些从未工作过、或数十年没工作的人来说,突然有一天拿到一张地铁卡、每天早上能去同一个地方报到、还有个人负责“管”着你,这其中意义非同寻常。用谢弗的话说:“每天都能拿到工资,然后你突然坐上了地铁,读着报纸,你会觉得,‘是啊,我可以这么活。’”

  谢弗介绍,客户从开始接受CEO帮助到实现就业,平均需要3个月时间。调查显示,过半年后再统计,61%的受助对象会维持全职工作;一年后,全职工作者比例为53%。只要经历过拿薪水的日子,哪怕再短暂,也能让刑释者体验到真实世界的美好。

  拉塞尔说,离开社会那么久还能重新得到一份工作,他感到受宠若惊,“(工作)会让你不去惹事生非,还能挣钱吃饭”。他以前在监狱里干活,两星期才拿15美元工钱,现在,他每天挣的钱超过45美元。这让他记住一件事:“外面”的世界,不管多么艰难,也总好过牢狱生活。“我出来以后,最糟糕的日子也比我在牢里最好的日子过得舒服。”

  根据社会政策评估组织MRDC2012年发布的报告,CEO帮扶的刑释人员再次犯罪率减少16%至22%,对再次犯罪风险较高的群体帮扶效果尤其明显。

  做善事也求“回报率”

  美国各州普遍面临监狱人口不断膨胀、消耗大量政府预算的困扰,而纳税人不断抱怨不知道政府把他们的钱花哪儿去了。纽约州政府希望CEO扩大帮扶规模,有效降低州内再次犯罪率,同时又不想自己多掏腰包,于是拉来40个富人,组成一个项目协作团队。

  按计划,包括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在内的40名投资人向CEO注入共计1350万美元,支持它接收2000名重新犯罪风险最高的刑释人员,给予就业帮扶。

  这种项目协作模式名为“按成果支付”:投资人资助一项公益事业,寄望于它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成效,逐步降低工作成本。投资人团队会跟踪监测每个环节,评估每步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项目达到预期目标,政府就会节省支出,投资人获取收益,而社会上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从而实现“三赢”。

  投资人给CEO规定的目标是将帮扶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率降低8%、就业率增加5%。如果达标,州政府就能在监狱上省下一笔费用,这笔钱就用来支付投资人收益。如果CEO超额完成任务,投资人能获取更大回报。投资回报率规定上限为10%,对州政府来说反正不会亏:这2000人如果重新入狱,政府花的钱绝不止135万美元。

  按成果支付成新潮流

  支持“按成果支付”模式的理念起源于英国“社会影响力债券”机制。随后,美国一些大城市也发起“按成果支付”项目。致力于推广这个模式的“社会财政组织”首席执行官特蕾西·帕兰吉安介绍,截至2015年9月,包括CEO在内,共50个“按成果支付”项目分别在10个国家启动。美国有8个项目,汇集资金将近1亿美元,支持项目涵盖早教和流浪者安置等不同领域。

  作为新型公益模式,“按成果支付”已显示出巨大潜力。帕兰吉安说,目前,“按成果支付”项目的投资人多是慈善家,并不太在意回报多少,但普遍希望能有个工具可以监测到所投善款是否花到实处。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利布曼说,CEO项目则在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之间建立一种独特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双方在每个环节都可追责。

  美国“按成果支付”项目的成绩单喜忧参半。纽约市2012年第一次尝试,目标是减少赖克斯岛少年犯再次犯罪率,项目本计划运行4年,但后来评估发现成效不彰,去年8月提前终止。尽管存在质疑,但对CEO这样的非营利组织来说,“按成果支付”模式的出现是个福音,它不用担心政府因削减支出而不再购买服务,也不用到处求人捐赠,只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就完全可以求助于私人投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热点锁定
本期导读
美国:帮刑释人员就业有个好模式
美国私营监狱成为热门产业
刑释者隐私权受到社会关注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B09美国:帮刑释人员就业有个好模式 2016-08-29 2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