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烬录
骗子何以出少年
李泓冰
  李泓冰

  开学了。一年级小朋友把小手从妈妈温热紧张的手心里挣开,神气地告诉所有人:我上学了。小小的可爱的新鲜人,从高低错落的楼宇,从温暖的家里走出,扑进敞开大门的小学校。张晓风的句子滚烫在每一个激动的妈妈心里:“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这问题让人恐慌,二十年以后,世界还给母亲一个怎样的成年人呢?

  开学前夕,山东有两个大学生先后被骗去学费,忧愤病亡。出了人命,其中一个案子很快告破,六个骗子,三个是90后,最小的19岁——他们也曾是妈妈温热的手心中,捧出的那个可爱小男孩。

  暑假里,上海办了个小学生征文比赛,以“我家的传家宝”为题。逾两万名学生参赛,而类似“外婆留了一件补了又补的旧衣服”的情节,出现频率极高。这些习惯于编瞎话儿的学生囡,就在三五年前,也是那个天真“小男孩”。

  类似的“雷同”或“造假”,远非孤例。一项相关调查表明,90.6%受访者认为现在学生写作文“撒谎”的情况多。高考作文中也常大面积出现“双亲皆亡”,或是“母亲绝症”之类的“谎言”……

  从雷同作文到19岁的少年骗子,这里面有什么逻辑链条吗?本该是最天真、最真诚的年龄,何以这么轻而易举地坠入骗术温床呢?

  不少聪明的小朋友,刚刚听完“狼来了”的童话,却渐渐被成年人精致的谎言重新洗脑:领导到校调研,久不纳客的校图书馆装饰一新了,平时不开的游泳馆则水花四溅,老师们教学生:不准说作业太多,不能说体育课被挤占;很多城市小升初政策,严禁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测试,孩子们却明白,“每年这样说,每年那样做。说了也白说,做还是照做”。如果说假话成了常态,说真话倒可能灰头土脸,孩子们会怎样选择?

  孩子们在作文中开始言不由衷。是的,美、诗意、浪漫都需要一定虚构,然而,超越现实绝不等于捏造事实。在训练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发自肺腑的诉说以及斑澜多元的想象被模式化了。拿到《春天来了》的题目,孩子写了不喜欢春天因为那是传染病季节,便被老师狂批。模式化的“正确”答案则得到称赞,孩子们热衷编堂皇的瞎话儿自不足为奇。为了高分而拒绝真情实感,追求“合理想象”,难道不正是对现实功利的屈服?当“小男孩”走进社会,面对各种用谎言包装便可获利的诱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结果,在骗局导致命案之后,网议中很多不是指责骗子,而是嘲笑受害者的“蠢”,看着只觉彻骨的寒。再一想,他们的自信或其来有自,莫非自幼经常编谎而百炼成钢?

  所谓“蠢”,就是轻信,而这份信任又是被谁辜负了呢?清华教师够聪明了吧,仍然被骗走上千万巨款。奇葩的是,骗子依然被舆论放过了,受骗的教师反成众矢之的,骂其蠢是轻的,高手们各种开扒:为什么这么有钱,曾经出过什么糗……

  对习作中小谎小骗的宽容甚至鼓励,“骂蠢不骂骗”的网络舆论氛围,与从前对骗术颇为宽容、极难立案的执法环境,是否都是纵容遍地骗子下夕烟的那一缕尘土呢?

  哎,先不忙喊“救救孩子”,不妨先诊断一下自己,能不能在这真真假假的世界,抵制住说谎的诱惑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在杭州
   第A03版:G20在杭州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城事菁才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专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4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6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家装专版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上海需要“摩拜单车”这样的绿色创新
向天借得300年?
骗子何以出少年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4骗子何以出少年 2016-09-03 2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