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收获9金10银3铜,为历史最好成绩
~~~收获9金10银3铜,为历史最好成绩
~~~收获9金10银3铜,为历史最好成绩
~~~收获9金10银3铜,为历史最好成绩
~~~收获9金10银3铜,为历史最好成绩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里约残奥会上海运动员创纪录
收获9金10银3铜,为历史最好成绩
孙云
■ 以上海队为主要班底的中国坐式女排通过与美国队的激烈比赛获得亚军 市残联 供图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当您正在阅读这篇报道的时候,从里约残奥会凯旋的27名上海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正在回国的航班上。万米高空,此时此刻,他们在做些什么?是尽力平复激动的心情,回味胜利的喜悦,还是享受难得的放松一刻。

  四年磨一剑,代表上海、代表祖国在里约获得骄傲成绩的20名运动员,身有残缺,却在拼搏青春和热血的赛场上,展示出更多的生机与可能。在10天的比赛中,他们给人们带来许多惊喜,在残奥会圣火即将熄灭的前一刻,上海女选手邹丽红还在竞速轮椅马拉松赛道上,以1小时38分44秒的优异成绩摘得本届残奥会最后一枚金牌,使上海运动员在本届残奥会上的表现完美划上句号,也使上海运动员拿到的奖牌数达到了9金10银3铜,创上海参加残奥会个人项目及团体项目金牌数历史最好成绩。

  奋力“掷”出上海首金

  连续两次在残奥会上为上海摘得首金的张亮敏是个85后,在上海的残疾人运动员里论年龄算是小将,但资格却很老。16年的体育运动生涯起步很高,训练开始后的第2年,她就在2002年远南运动会上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并在后来的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揽下铅球、标枪和铁饼三个项目14枚金牌。

  可惜的是,因为雅典残奥会和北京残奥会上没有F11级(全盲级)项目,她在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比赛中,因为身体条件的先天劣势,输给了有少许视力的对手,仅获得一枚银牌。幸而,伦敦残奥会开始增设F11级比赛,而她也克服了一度因为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伤病折磨想退役的念头,最终坚持了下来。老天不负有心人,伦敦残奥会和里约残奥会上,奋力“掷”出的两枚沉甸甸的金牌,给了她最好的褒奖。

  残奥主席为她点赞

  刚收到“上海选手最后一条残奥战报”没多久,记者的微信提示音又响了:“惊喜!上海再添一金!”为中国代表团送上意外惊喜并划上完美句点的邹丽红,让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莱文也为她点赞,在颁奖时主动提出合影。

  邹丽红的运动服上有一个特殊的签名:刘德华。这是刘德华在前往中国残奥管理中心看望备战里约残奥会运动员时,在邹丽红的衣服上签下的名字。因为邹丽红患有小儿麻痹症,常年坐在轮椅上训练,刘德华特意蹲下身体,在邹丽红的肩膀上签名。

  同时参加轮椅竞速T 54级400米、5000米、4×400米接力和马拉松四个项目的比赛,密集的赛程对体力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但日均8-10公里的训练强度,正是为了此刻的冲刺。从7年前第一次接触轮椅竞速开始,邹丽红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但让她坚持至今的动力,更是对体育的热爱,对证明自己的渴望:“我就是喜欢驾着轮椅往前冲的感觉,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战!”

  一批“新人”上领奖台

  因为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一些种类的残疾人明显减少,而愿意吃苦练体育的残疾人更少,导致残疾人运动员出现高龄化倾向,这是全国残疾人体育事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上海也不例外。令人欣喜的是,虽然以老队员为主的坐式女排未能如愿四连冠,但在本届残奥会上,一批“新人”冒尖,纷纷获得了个人运动生涯中的首块奥运金牌,这不仅对运动员个人是极大的鼓励,对上海残疾人体育的继往开来也有重要意义。

  在本届残奥会上获得3枚金牌的周景景是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上海运动员,而在残奥会的赛场上,她还是个新秀。上届伦敦残奥会,她的首秀成绩只能算一般,因为缺乏大赛经验,心理压力也很大,只获得了第四名。而且,她还因此十分沮丧,花了2年才走出失利阴影。幸而,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的领导和教练不断做工作,她终于放下包袱,不仅获得自己擅长的轮椅重剑个人金牌和团体金牌,还获得了并非强项的轮椅花剑金牌。

  像周景景一样给人们带来惊喜的还有许多捧回个人运动生涯中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年轻人们。“千年老二”傅昕瀚成功摘帽,获得铅球冠军;为中国代表团完美收官的上海女选手邹丽红这次是第一次获得残奥会金牌,她“一不做二不休”,一出手就拿到了两金一铜;邹绪凤和边静都是轮椅击剑国际大赛的新人,首次参加残奥会,她们俩在女子重剑A级决赛中顺利会师,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德比大战”,最后,邹绪凤技高一筹荣获冠军,边静获亚军。此外,邹绪凤与队友周景景以及江苏选手荣静还齐心协力,捧回女子重剑团体赛金牌……

  在上海前方组工作人员的微信朋友圈中,不少人都晒出了里约当地时间昨天清晨朝霞满天的照片。在灿烂的曙光中,他们整装待发,即将满载喜悦与收获归来。新人迭出,不也正是上海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朝霞满天!

  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里约残奥会上海运动员创纪录
残疾人动态更新 数据审核将展开
明确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六大任务
兴家义务辅导学校再度开学
盲人与志愿者同台文艺演出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21里约残奥会上海运动员创纪录 2016-09-20 2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