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邻声今起邀网友畅聊闲置物品处置妙招
~~~新民邻声今起邀网友畅聊闲置物品处置妙招
~~~新民邻声今起邀网友畅聊闲置物品处置妙招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用品更新“提速”
如何与旧物“断舍离”?
新民邻声今起邀网友畅聊闲置物品处置妙招
叶薇
■ 鞍山四村休息亭内堆满了旧凳、旧桌、旧靠背椅 种楠 摄
传达民情 汇聚民意
  在这个商品迭代更新加速、物质爆棚的年代,家庭生活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脑、手机、鞋子……这些曾一用好多年的东西,开始成了“季抛货”甚至“月抛货”;电视、冰箱、沙发、餐桌等用品加速进入置换周期。都市人的流动速度也加快,换城市、换住所,都导致闲置物品遗留。

  对很多人来说,与旧物件“断舍离”不是问题,但如何处理却烦恼多多,不论扔掉、卖掉还是送掉,都有烦心事。与此同时,有不少市民想便宜买甚至免费拿到别人家“断舍离”的物品,却无渠道和信息。新民邻声今起邀网友聊聊你家闲置物品处理妙招,讲述你家的“断舍离”故事,搭起闲置物品互通有无的渠道,一起破解生活更新遭遇的新难题。

  扔  八成新沙发当废品

  网友“Angela”是台北人,长居上海,之前离沪去加拿大生活了五年,去年刚回上海工作。“回来后我换了个房子,比较小,原来的沙发放不下,要处理掉,没想到这么麻烦。”她向记者抱怨说,一开始她选择二手交易网站,结果挂出去四五天无人问津,她去社区打听,也没人回复。她还打电话给废品回收站,对方说要收200元上门搬运费。Angela十分郁闷:“两个单人沙发,美国进口钢材皮质的,还可伸缩,当时买花了好几万元,用得很少,至少有八成新,居然怎么都处理不掉。”最终,Angela只好请收废品的拉走了。

  如何快速处理闲置物品,困扰着很多城市居民。家住闸北区的李小姐生孩子后,用两套小房子换了一套大房子,和父母住在了一起。“以前我们房子很小,物质也不富裕,东西没有多少。最近几年添置了很多东西,现在两家人合并成一家人,电视机一下子有了5个,冰箱有3个,洗衣机有3个,东西全多出来了,很多家具送都没有人要。”

  李小姐用了将近半年时间才把旧物处理掉。“特别烦心,大部分是送给小区保洁阿姨了,还打听了好几次有没有人要,旧冰箱是我自己找了个板车,和老公一起拖到别人家的。”李小姐非常希望社区能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处置闲置物品。“说不定我不要的东西,有的人家有需要,但这些信息互相不知道。在小区分享、置换闲置物品比较方便,但我目前找不到这类活动。”

  送  有乐趣也有烦恼

  沙发被当做废品进了垃圾站,Angela很失落。“其实,我更想找到合适的人把东西送掉。”少女时代的Angela很迷恋抓娃娃机,曾经收集了很多娃娃。念旧的她一直舍不得把这些收藏扔掉,而今年,她终于找到一个网络平台把自己收藏的娃娃和玩具都送了出去。

  Angela还自费组织了六一送礼物的活动,希望家庭贫困的小朋友能在六一收到父母平时舍不得花钱买的礼物。有些家长在收到礼物后会拍下孩子抱着芭比娃娃灿烂地笑,这让她觉得赠予和分享很值得,很快乐。

  Angela很爱干净,要处理的闲置物品都会清洁干净。但她在网上也经常看见有些拿出来赠送的物品光看图就不太整洁。最让她烦恼的是当面交易。“我跟申领者约好下午2点见面,结果她迟到了一个多小时。”

  昵称为“卷毛熊”的费佳莹也爱在网上送东西。“送东西是会上瘾的,小到几张面膜,大到空调家电,我都送过。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已经送出了200多件东西。最近换季,我又整理出来两大包衣物。”

  但是,即便是赠送,也有不少烦心事。“之前有朋友被骗了运费,很伤心,觉得自己的善意遭到践踏。”费佳莹说,有人网上发布说要赠送一个锅子,她的朋友申领了,并微信转了30元邮费,结果对方拿到钱就直接删帖了。

  再就是,对闲置物品的定义也不同。“比如,破掉皮的鞋子,是可以进垃圾桶的,赠送者自己都不能用的物品,凭什么觉得别人能用呢?如果真有破损,也应该在帖子里描述出来。还有的赠送半年抛的美瞳,图片是包装盒被打开的样子,还号称是全新。嵌入式的美瞳,拆封就不好赠送了,会直接影响眼睛健康。”

  什么东西可以当二手物品赠送,什么只能作为垃圾处理,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这也是困扰很多捐赠者和申领者的难题。

  卖  需求升温陷阱也多

  前不久,“娘娘”孙俪发微博卖二手闲置,当起了“杂货店”老板娘,衣服鞋子包包等小玩意卖得不亦乐乎,受到很多网友关注。实际上,二手物品交易已成为今年电商领域的热门,且呈现出大规模向手机移动端转移的迹象。这其中,有人尝到甜头。“过去,选择的平台太少了,想卖的东西不好出手,想买时也找不到好货源,现在我已习惯把闲置物品挂到手机APP上去了。”

  孩子已6岁的刘女士卖的二手商品不少是儿子的“成长记录”。从婴儿车、婴儿鞋帽到奶粉、尿布,她都在网上转卖过。“最近因为儿子上小学了,卖了睡了5年的儿童床,买时800元,卖了200元,买家和我都觉得挺开心,各取所需。”

  关注数码产品与专业设备更新换代的发烧友也是闲置卖家的主力军。资深网络买手刘先生,在网上买一款手机用三五个月后,再挂到网上卖掉。他的经验是,如果准备将来出手,要保存好完整的包装,尤其是成交的票据,只有这样,卖时才会特别让买家信任,容易赢得好价钱。

  但对一些网友而言,二手交易还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我有一个闲置的全新iPad,在平台上发布了交易信息,但找不到合适的买家,不是嫌这个就是嫌那个,估价很低,还有的直接就说我是骗子。后来我就撤销了交易,放家里算了。”吴青青无奈地说。

  网友“ABC无厘头”直接遭遇了骗局。“我在一家平台上挂出之前买来的闲置硬盘,490卖掉了,东西也寄出了,谁想到突然收到信息说买家申请退款。我拒绝退款后进入举证流程,买家上传了聊天记录和快递单号表示已经把硬盘退给我了,但图片聊天记录上面显示的账号不是我的,快递收货人也不是我。结果最后平台把490退款给了买家,我的硬盘也找不回来了。”

  王女士表示不会轻易尝试购买二手物品。“我曾在一个网上交易闲置物品的平台上给孩子看上一双日本代购的鞋子,平时价格接近500元,这双鞋子不到200元,并描述为9成新,当时想都没想直接拍下了。”王女士告诉记者,收到鞋子后她就后悔了,鞋子没有像描述的那样新不说,发票、购买凭证等票据一个也没有。“有种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感觉。”王女士无奈道。

  本报记者 叶薇

  欢迎读者扫描右上角二维码下载新民邻声APP,进入话题板块对本文进行评论互动,部分优秀点评将刊登于明日本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家庭用品更新“提速” 如何与旧物“断舍离”?
境外怎么处置闲置物品?
“缺诚信”制约二手物品交易
新民晚报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A06家庭用品更新“提速”
如何与旧物“断舍离”?
2016-09-20 2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