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恢复传统杂技的演出
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件事是,程晋荣去世了。父亲的去世,成了程海宝心中永远的痛。这一年,他只有15岁,快要从学馆毕业了。那天晚上,程晋荣起床小便,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可不轻,程晋荣大张着嘴,“啊啊”地说不出话来。叶助霞慌了手脚,急忙叫上几个孩子,七手八脚地将他送往附近的医院救治。
程海宝得到消息,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他急急忙忙地赶往医院看望父亲,可为时已晚,程晋荣因脑溢血,医生回天乏力,挽救不了他的生命。程晋荣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49岁。他去世后,被安葬在上海联谊山庄。后来,在安徽绩溪老家“入土为安”了。
程晋荣匆忙离世,程家深陷悲痛。家里的一根“大梁”倒下了,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叶助霞在运输公司找了一份拉板车的苦活儿,风里来,雨里去,挣一点辛苦钱,支撑着偌大的一个家,将几个孩子拉扯成人。程海宝还在学馆学习,星期天学馆放假,懂事的他,回到家里,帮着料理一些简单家务,有时候跟着母亲去跑运输,母亲在前面拉,他就在后面用力推。几个哥哥、姐姐,为了生活,不得不中断学业,早早地参加了工作。1991年,叶助霞去世了,享年73岁。程家9个孩子将她与程晋荣合葬在一起,完成了一桩心事。从此,程海宝每年都要去安徽绩溪上坟祭祖,在父亲母亲的墓碑前放上鲜花、水果,点上一支清香。几十年来,年年如此。
往事历历,一幕幕浮现在程海宝的眼前,每当想起父亲和母亲,他总是感到很伤感。
1966年9月,秋高气爽的一天。经过6年学习,程海宝毕业了。进学馆学艺的40名学员,到毕业这天只剩下了26名。其余14名,有的因为吃不了苦而中途缀学,有的不具备当杂技演员的条件,也离开学馆改行了。这26名学员坚持到了最后,成为上海杂技界的一支新军。
1971年2月,周恩来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在上海观看杂技演出。同年10月,周恩来陪同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陛下又一次在上海观看杂技演出。周恩来说:“杂技艺术有别于样板戏,也不同于其他剧种,左中右都能看。”共和国总理的关心和支持,使上海人民杂技团有了恢复上演传统杂技的机会,两次专场晚会表演的节目便是《倒立技巧》《高车踢碗》《口技》《古彩戏法》《快乐的炊事员》《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蹬伞》《钻桶》《跳板》等传统中国杂技。
这一年,程海宝刚满20岁。他参加了这两次意义非凡的演出活动,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涉外演出活动。每一次演出,都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了访华之旅。对于这位美国总统来说,这可是一次带有特殊使命的中国之行。访华期间,尼克松还要到上海和杭州访问,在上海的时候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共同签署“上海公报”。而就在尼克松踏上访华之旅的一个月前,由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黑格准将率领的18人小组到达北京,为尼克松访华作技术准备。
北京,是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第一站。1月7日,黑格完成了在北京的工作,飞抵上海。上海人民杂技团专门为这位美国将军准备了一场演出。与其说,这是一次招待演出,那还不如说是一次带有政治色彩的演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程海宝是演出晚会的演员之一,和他一起进入演员名单的还有程海光、周良铁、蒋正平、毛震华、吴慧珍、张训导、谭代清、郑建清、韩峰、毛振国、姚金虎等一批青年演员。黑格尚未到达上海,演员们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招待晚会定于当天晚上7点钟举行。地点是上海友谊影剧院。当天下午,程海宝就来到了影剧院,准备晚上的演出。
夜幕降临了,时钟在不紧不慢地走着。几个小时过去了,黑格没有来到剧场。7点敲过了,还是不见黑格的身影。怎么啦?程海宝感到很奇怪,所有参与演出的演员也感到十分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