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医生”撬动“大改革”
左妍 施捷
  对于不少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到大医院看病常常是排队几小时问诊几分钟,但如果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家庭医生问诊细致耐心,还能为患者转诊到区级、市级医院。这就是分级诊疗模式的优势——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让居民获得安全、便捷、有效的卫生服务。

  昨天,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在“深化医改”平行论坛上说,“根据上海自身特点,我们就设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推动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和“1+1+1”分级诊疗制度,旨在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

  签约政策更惠民

  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先行先试开展“1+1+1”组合签约的基层医疗机构之一。家庭医生胡承伟介绍,“我的一位患者常常要到普陀区中心医院看肿瘤科和消化内科,以前她总要分别挂号,有时还挂不上,现在我提前替她预约,患者凭预约单就可以优先在两个科室就诊,省去了排队时间。”

  今年1月,中心还在下设的芝巷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试点分级诊疗工作,刘安萍是站点家庭医生团队的队长,她告诉记者,目前延伸处方、长处方举措特别受到患者好评。70多岁的陈阿姨是刘安萍的签约对象,她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由于腿脚不便,常需要子女代劳到二级医院配药。今年签约以来,刘安萍多次为陈阿姨开具延伸处方,陈阿姨只需到站点就可取药,费用降低至少25%。

  长征镇社区卫生中心向每位签约患者发放一张NFC卡,扫描后,签约信息和就诊情况将上传至社区综管平台,供家庭医生查阅。中心建立了健康云平台APP,便于患者和家属查阅签约信息、建立健康档案、亲情账户等。

  社区医院是关键

  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患者签约后,可以先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完成首诊,如果需要转诊,则由全科医生将患者转到签约的二级或三级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还能转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接受康复治疗。分级诊疗制度还推出 “延伸处方”、“长处方”,让居民享受政策“红利”。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说,上海是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严重,医疗资源相对较充沛,为了使上海的整个医疗服务系统更加便捷、有效,就要重新打造一个具有上海特色的分级诊疗系统。“其中最关键的是社区医院,它能够为整个的医疗卫生的服务提供基础的服务,”邬惊雷说,“以社区医院为中心,使慢病性的诊断治疗能够标准化、统一化,上海在这个过程中,以两大疾病为主要突破口——糖尿病管理、中风病人的急救康复体系管理。”据统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诊疗 8450多万人次,超过全市门急诊总量的1/3,接近三级医院的诊疗总量。

  信息化建设破局

  邬惊雷说,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还要明确不同医院的定位,通过慢性病的服务和管理,连接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使得大医院服务的病种更合理,而社区医院能够接待更多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目前,上海各区打造的纵向医联体,就是落实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即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优化医疗资源,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以实现家庭医生制度相关政策目标。

  大医院与社区医院实现对接,就能实现资源共享,便于远程诊断。通过市、区、社区综管平台的对接,将实现信息化管理。邬惊雷说,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市区两级数据平台进行汇聚,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

  专业化培养医生

  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是一根主心骨。现在,家庭医生的资质提高了,大多是主治医师,还是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甄选出的骨干。其次,在服务内容上,除基本医疗,还涵盖了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等外,还包括上门访视、家庭病床服务等工作。

  长征镇社区卫生中心的胡承伟则喜欢“多问一句”。去年,耄耋之年的宋阿婆因尿路感染找他配药,因为小胡多一句的提醒,老人方才检查发现自己得了甲亢。对症用药后,老人尿路感染明显缓解。

  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行,家庭医生的数量、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优秀全科医生资源仍存在缺口。邬惊雷说,上海正在大规模招收、培养全科医师,且承诺他们有更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保障他们的收入、社会地位,以及给予继续教育的机会。 

  本报记者 左妍 施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生态上海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第B07版:大网购专版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家庭医生2020年有望全覆盖
“小医生”撬动“大改革”
各地医改亮点
新民晚报要闻A04“小医生”撬动“大改革” 2016-11-24 2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