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活动优惠不实
“双十一”中,很多商家推出“满减”“抢购”“预售”等活动,看似优惠,实则暗藏陷阱,投诉占比62%。
比如,限制使用地区、时段、叠加使用等,商家未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介绍优惠信息,引起消费者误解。再如,优惠承诺却不兑现:消费者李小姐在天猫某商家订购了3款面膜,其中2款参与“买一送一”,但商家并未按约定赠送赠品。保价承诺却不保价:如消费者王女士于11月9日提前参加促销活动,以2588元购买1台计算机,商家承诺保价。但“双十一”当天该商品售价降至2459元,王女士申请价格保护未果。
商家履约诚信不高
“双十一”期间,有的商家准备不充分,一旦出现货源不足、系统问题等便取消订单。这方面的投诉占28%。比如,消费者张先生在某旅游网站上以11元的价格,秒杀到三亚某酒店的一晚住宿,付款成功并收到确认短信,商家却以“该活动有误”为由,单方面取消订单。还有消费者反映,预付定金后,发现尾款金额上涨、商品内容变更、活动规则修改,定金又无法退回,由此进退两难。
配套服务仍有不足
“双十一”销量不断刷新纪录,可相关的售后、物流、金融等环节依然存在短板,涉及投诉占比10%。
如有消费者反映商家发错货品、未发赠品、货品破损、商品实际与宣传不符等问题,联系售后却得不到回应。而部分快递公司、商家,存在拖延发货、相互推诿的情况。此外,金融支付不畅也是被人诟病的环节,包括网络支付不畅、退款时间较长、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手续费收取不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