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假期,懒散之余想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可就是没有感觉,非要等到元宵节过后,思路才活起来。读书也要有感觉,每次出差,我会带上几本书,但能否认真读,读的收获怎样,多少有点自欺欺人。感觉是一种状态,一种灵感,一种习惯,有时也是一种直觉,只有自己心知肚明,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触及到这些深层的心理问题了。
最近有两篇谈论量子力学的演讲涉及到直觉,一篇是朱清时的,另一篇是施一公的。前者介绍了英国的彭罗斯和美国的梅罗夫正在研究的量子意识理论,其中彭罗斯在《皇帝新脑》一书中认为,人的大脑有一点是现在的计算机和机器人做不到的,就是人的大脑有直觉。计算机和机器人都是逻辑运算,所以它不能产生直觉,直觉这种现象,只能是量子系统才能够产生。朱清时猜想,世界上可能存在着类似灵魂的东西,它在人生结束之后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去了。
后者向听众提问:你们相信有第六感官吗?两个人有没有可能会以未知的方式进行交流?量子纠缠能否存在于人类的认知世界里面?他的回答是肯定的。所谓量子纠缠,是指两个纠缠的量子不管相距多远,它们都不是独立事情。当你对一个量子进行测量的时分,另外一个相距很远的量子竟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形状,可以被关联地测量。施一公认为,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我们本人认为它是客观的世界。其实我们已知的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只占4%,其余96%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我们还不知道的,我们叫它暗物质和暗能量。
发达的信息网络使我们能及时分享自然科学家的最新思考。其实,直觉也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的问题。“五四”时期,不少青年人视习俗为迷信,不以为然,严复的小儿子就不愿参加祭祀长辈的活动。1921年8月,晚年的严复给大儿子写信,谈了他对所谓“迷信”的看法:须知世间宗教,意义皆有迷信,其中可疑之点,不一而足, “又人生阅历,实有许多不可纯以科学通者,更不敢将幽冥之端,一概抹杀……盖人生智识,至此而穷,不得不置其事与不论不议之列,而各行心之所安而已”。
直觉告诫我们,世界如此神奇,人类唯有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