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以丝绸之路的璀璨历史为创作灵感。这是中国音协主席叶小刚自1998年受上海交响乐团之邀后再度献演于“上海之春”。当年,他在担任上交驻团作曲家时亮出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交响乐《春天的故事》,成为当年“上海之春”的重要演出。2010年,他又与上交合作,以一部向世界介绍中国京剧的歌剧《咏别》传达了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上交团长周平表示:“叶先生既掌握中国元素,又能使之与西方技法融会贯通,我们双方再度携手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敦煌这一题材。”以音乐方式记录、展现丝路重镇敦煌,是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绝佳途径。叶小刚也力图从简单的表达走进灵魂深处,并以鲜活的方式再现。
除新作《敦煌》之外,音乐会上还将首演《峨眉》《悲欣之歌》《星光》和《喜马拉雅》,这些作品也都承载着叶小刚近年来对人文、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届时,上交驻团指挥张洁敏、音乐总监余隆将接力指挥上下半场。
《敦煌》只是上交委约创作的一个缩影。100多年前,交响乐成为华人叩开西方古典乐的大门的方式,上海交响乐团也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据统计,从1978年起,上交创作曲目就多达50余部。近年来,通过与全球作曲家合作、国内外乐团的演艺,探寻中国原创精品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传播。